清明掃墓意義何在?每年清明節,一般會把全家人集合起來掃墓。為什麼叫清明?

因為人活著有七情六慾,受到外界的誘惑,不清不明。做人就是不清不明的,不清就是腦袋糊塗,不明就是眼睛模糊。

清明節那天去祭拜祖先,面對逝者,為啥幾千年來都要燒香燒紙!你心中疑問,你心中感慨,你心中有數,你就清明了。

現在掃墓的多半是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都忙,一般不去掃墓,就算去了也是待在那裡,

根本就與祭拜的對象沒有關聯。不管他們的祖先是怎樣的,有怎樣的故事,有怎樣的建樹,

有怎樣的坎坷,是怎樣的人,對子孫有怎樣期盼,年輕人已經不在乎了,一個人忘本忘祖,也將忘記歷史。

外國人笑中國人,說中國人走到哪裡,都抱著一個完全沒有用的祖宗牌位。其實他們不了解,

我們的祖宗牌位,就好像他們的十字架一樣。他們時常對著十字架做祈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上帝,

他們有信仰;我們時常把祖宗牌位放到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因為我們心中有祖輩,我們不忘本,

我們有不忘本的信仰,我們的子孫後代才不會忘本,子孫後代也才知道我們是有根的。

中國人的祭祀完全是一種不忘本的精神,天地是根,父母是本,沒有聖賢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延續。

其實就這麼簡單。忘了本,有人就會罵你祖宗十八代,罵你是個忘本的傢伙,還會罵你是孫子,

就是說你的兒孫和你一樣都是不教不類忘本的「孫子」。

一年一度的清明掃墓時節又到了。近日各家各戶都忙著準備供品與清掃、割草用具,以及紙錢。

說到紙錢,掃墓祭祖時有一種紙錢特別不一樣,叫做五色紙,

通常是紅(火)、黃(土)、白(金)、綠(木)、靛(水)五色,五色紙會在掃墓後用石頭或土塊壓在墳墓上。

五色紙是泉州人的習俗,漳州人與客家人則是用純黃色的黃嘏紙壓墓。除了做壓墓紙,黃嘏紙還能當作過路費,

古代掃墓不像現今交通如此方便,人們會在路上撒黃嘏紙祈求一路平安,祈求路上鬼神別找自己麻煩。

壓墓紙是為了什麼?

就民俗學來看,壓墓紙可以清楚地表示自家墳墓是有子孫祭奠的,不是無人管理的孤墳,

這樣可以避免別人來破壞。另一方面,民間相信有壓墓紙可讓祖先不會被鄰邊鬼魂奚落或欺負。

壓墓紙的起源

壓墓紙的起源已難考證,但有起源傳說。相傳是古代有位高官久在朝廷任職,

十幾年後回鄉掃墓時發現父母的墓跟其他的墳墓埋沒在雜草中,無從找起。這時大官抓出幾片紙拋向空中,

希望上天能幫他找到父母的墳墓。上天應了大官的祈求,那幾片紙被風帶到一座墓碑上定住不動,

大官到墓碑前仔細一看,果然是自己父母的墳墓。

後來壓墓紙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