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櫃,我們有哪些錯誤的觀念?(上篇)    


作者:她她 同性戀自我成長倡導者        





一、出櫃是為了尋求父母的允許和理解


出櫃,似乎變成了同志們為爭取父母的允許和接受自己喜歡同性這件事的無奈之選。大家想想看,我天生如此,又沒辦法不是這樣,但我們卻非得去爭取對此無知又偏執地認為隻有按照異性戀的人生劇本活才正常、幸福的父母的理解和允許,才能堅持自己想要的活法。死死抱著這樣的想法不放,當然隻能處處被動、痛苦不堪啦!



事實上,出櫃的目的並非為了父母允許和接受我喜歡同性,而是為了給父母機會認識和了解真正的我!不成為真實的自己,如何能在他們眼中存在呢?!


如果我們不去尊重自己的心,而一味滿足父母的期待,去演一個異性戀者,那我們的父母這輩子永遠沒有機會看到真實的我。親人之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我就在你眼前,你卻看不到我。問題是,那個奪去自己存在的父母眼中的機會的人正是我們自己啊!!!!!


所以,於我而言,出櫃是必~須~的~,也是絕對值得的,不管父母是否願意理解和接受真實的我,至少我自己要先做了那個無條件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人。與其帶著面具貌似很美地腐爛在父母為我設計的人生劇本中,不如就算最初多苦多難也要真實地活出自己。



二、出櫃成功 = 得到父母的允許和接受            


           

但實際上,隻要是向父母坦言了自己的性傾向,出櫃就成功了!!!!            


           

是否出櫃是我們的事,這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但出櫃後父母是否理解和接納,這是他們的事,決定權在於他們,而不是我們。可我們卻總是圖釋做些什麼去左右父母。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跟別人說了一番道理,別人改變了,就以為是自己改變了別人,但實際上隻是別人自己想通了,選擇了改變。世界上唯一能決定是否改變、怎樣改變、何時改變的人就是這個人本身,這與我們擺事實、講道理的本事多大沒有直接關系因此,改變別人是一件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用父母是否理解和接受我們作為評斷出櫃是否成功的標準,事實上篡改了出櫃本身的含義!話說的難聽一點,誰說了我們出櫃,父母就一定要理解的呢?!
           


           

其實,真心能理解同志朋友們渴望出櫃後得到父母和親友的理解和接納的心情,這是人之常情,本身沒錯,錯就錯在我們過於執著和強求父母的理解和接受。


           

幫助父母學習同性科學知識,建立正確認知,寬父母的心,沒有錯,錯就錯在,明明父母已經拒絕學習你準備的科學資料,也拒絕參加各種同志活動,吳媽媽的洗腦也無效了,我們還是不死心。


           

我們就是不願意直面這個難以面對的現實——有~些~父母確實沒有無條件地愛和接納孩子的能力!!!!!!!!!!!!!!!!!!想盡千方百計改造患了愛無能症的父母去做人格健全的父母做的事兒。但是,誰非要和現實較勁兒,誰就必定痛苦。


           

其實,我們與那些痛苦無比拒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戀、想盡千方百計想把孩子改造成異性戀者的父母沒有任何區別——我們都是在拒絕接納真實的對方,把對方改造成自己幻想中的那個人!!!            




所以,想要走出父母不接受的糾纏的唯一出路就是——接受,接受真實的父母,接受他們不完美,並承認這不可改變!!!作為兒女該照顧父母時依然照顧,但自己的人生自己話事!!!            


           


三、我都沒找到穩定的女友/男友,所以還不是跟父母出櫃的時候            


           

既然出櫃隻是給父母以機會認識和了解真實的我,那何時出櫃與我現在是否有穩定的伴侶有什麼直接關系呢?


           

以我的經驗看,越是控製欲很強的父母,當得知孩子是喜歡上某同性之後才出櫃的,越是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孩子是被某無辜的同性“帶壞”的,他們首先想的是如何找這個人算賬,怎樣盡快切斷二者的關系。


           

我的意思不是說,大家不在單身時出櫃就是一個錯誤,而是說,如果我們不想給自己和伴侶找不必要的麻煩,在單身時就做好充足心理建設的情況下跟父母出櫃,是全然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做法。            


           


第四、能拖則拖,能瞞則瞞,到哪天再算            




典型鴕鳥對策,不直面問題,而選擇逃避。我也曾經這樣才被出櫃的,所以,我很想跟大家說,與其天天忐忑不安的活,不如做好充分準備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五、用著控製型父母的錢,還天真地想按自己的活法活            


           

如果你大學學什麼專業是父母選的,工作是父母安排的,連交往的異性對象也是父母介紹的,使著父母的錢,住著家里的房子,開著他們送的車子……對於控製型父母而言,指望他們不干涉和控製你的生活,那是門都沒有的事!!!張德芬老師說,這是一攬子的事情,控製型父母包干了我們的經濟,就必然會要插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過美劇《行屍走肉》沒?放棄自己真正想要的活法,用自己的人生擰巴地去實現父母想要的人生劇本就是現實版的行屍走肉有沒有!所以,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礎!!!成~為~自~己~是活~著~的前提!!!            


           

我們要問問自己,我是要一輩子安逸地、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很窒息地按照別人(父母)認為幸福的方式活呢,還是即使再難再苦也要按照我認為幸福的方式活呢?該如何選擇是我們自己的事。


           

不管是選前者,還是選後者都可以,但我們要明確一點——選擇滿足父母的願望,這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需要為此負責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的父母!!!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不要抱怨父母多控製,這樣的生活多痛苦多窒息,誰叫你要這樣選擇呢?!


           

當然,如果選後者更要有心理準備,可能讓我們開始跌得很慘,但是絕對值得。因為熬過最初痛苦的日子,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潛力和韌性遠比想象要強得多。


           


六、堅持做真實的自己是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傷害父母,是自私、不孝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孩子要聽父母的話,不要做父母不喜歡、不接受的事,否則就是“不顧”父母的感受,是“自私”,是“不孝”。


           

是的,父母養育我們是不容易,他們很渴望愛我們,但他們在教育的觀念和認知上就一定百分百正確嗎?



請捫心自問下,我隻是堅持做真實的自己,又沒有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再說,我也無法不是我自己啊,我怎麼就不顧父母感受,傷害父母,怎麼自私、不孝了呢?!


           

難道我們天生會覺得堅持做真實的自己不好嗎?還是說,這些觀念是早期別人在我們心中種下的種子,現在發芽開花的結果呢?            


           

這個別人是誰,我想我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七大姑八大姨,老師,社會,文化。所以,你看,我們的社會文化和親子教育上理念和認知上都有問題,父母自然也不例外了。


           

我們的文化有很多精粹,但也有糟粕,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堅持做自己就是不顧父母的感受,是自私、不孝這一條。



中國是個儒家思想國度,儒家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由上至下的,隻有君對臣的管理,但沒有下對上的製約。儒家思想文化影響下的親子教育觀念,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孩子低於父母,孩子的意志與父母的意志相左時,似乎就隻能犧牲孩子的意志。如果孩子還要堅持自己的意志的話,要麼就遭受親情上的勒索,要麼被道德上的打壓,被扣上“不顧父母感受”、“自私”、“不孝”的帽子。            




關於出櫃,我們有哪些錯誤的觀念?(下篇) >>> GoToLink

第二章、出柜时必须向父母明确哪些信息?     >>> GoToLink



作者:她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97204/answer/347820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