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又到了會被蚊子騷擾與攻擊的季節,市面上的捕蚊產品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從點火燃燒的傳統蚊香,到現今的各式防蚊液、液體電蚊香、防蚊貼片,以及幾乎家家都有一台的捕蚊燈。 


但為什麼房間明明就開著一台捕蚊燈,半夜還是會有蚊子在耳邊「嗡嗡嗡」呢?原來――我們可能都用錯方法了!科技部落客林小旭就在部落格《ifans》發文列出使用捕蚊燈的8大重點,為補不到蚊子的捕蚊燈突破盲點!


一、不要跟人同時存在同一個空間使用


「人體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量,絕對大於捕蚊器很多」,所以當人與捕蚊器同時存在時以蚊子會選擇先去找人!



二、夜晚或關燈時再使用


       


捕蚊燈是利用蚊子的趨光性來誘捕蚊子,白天的環境光線太強,使用等於無效,建議黃昏、黎明及夜晚或是關閉燈光的房間內使用捕蚊燈,會達到最佳效果。



三、放對地方


屋外環境建議放在陽台、後院、停車場或是有盆栽的位置,室內則可放在出入的玄關、樓梯間、地下室、廁所,尤其蚊子特愛從排水管,從廁所進入屋內,讓蚊子還沒進入屋內就被攔截。



四、放在腰的高度最適合


       


居家空間相比戶外來說,比較不會有太強氣流,所以家裡的蚊子通常飛行高度不會太低;建議可將捕蚊燈放置於桌子、茶几的高度。



五、用蚊子愛的氣味增加誘因


       


蚊子喜愛酸甜、發酵品,可在捕蚊器底盤使用小器皿放一點有濃度的糖水、白醋、綿羊油。



六、捕蚊器內的蚊子屍體別清的太乾淨


       


蚊子會尋找同類的味道,可留下一點同伴讓蚊子誤以為有同類靠近。



七、注意空氣對流


許多光觸媒捕蚊器是使用二氧化碳特性吸引蚊子,所以要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吸引蚊子靠近。



八、定期更換燈管


捕蚊器屬於耗材,燈管會隨時間而衰退效率,若以每天用8-12小時,約可用2年。民眾可定期更換燈管,若是UV光觸媒,則可以定期將光觸媒燈管上的灰塵清除來維持效率


 


原來以前都用錯方法了…又到了與蚊子作戰的夏季,快分享給朋友、別傻傻用錯方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