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朋友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外,日常飲食調護也非常重要。譬如下面這些食物,胃不好的朋友最好少吃點。


       


1.糯米:


中醫認為糯米性溫燥,不宜食之過多,糯米含較多澱粉,黏性高,不易消化,《本草綱目》早就有糯米粘滯、難化的記載。糯米經過煮熟之後,無論糯米飯,還是糯米製作的其他食品,其黏性均較大,正常人吃後,也較難消化,滯留在胃內的時間長,從而刺激胃壁細胞及胃幽門部的細胞,使胃酸分泌增加。胃潰瘍患者食後往往會使疼痛加重,甚至誘發胃穿孔、出血。因此潰瘍病患者不宜吃糯米食品。



       


2.碳酸飲料:


胃潰瘍患者常常伴有胃酸分泌過多,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不僅會讓人感覺腹脹,食慾下降,而且還會刺激胃酸分泌,進一步加重胃潰瘍。


       


3.豆製品:


豆類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這些物質不容易吸收,而且會損傷胃粘膜,因此,嚴重的胃潰瘍患者慎食。豆類中含有較高的嘌呤,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因此胃痛、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豆製品。豆類食用後容易產氣,因此經常備受腹脹困擾的人不宜過多食用豆製品。


       


4.過甜的食物:


太甜的食物容易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加重胃潰瘍等不適。因此,胃病患者應該少吃甜食。


       


5.濃茶或咖啡:


濃茶和咖啡都對胃粘膜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加重胃病,因此胃病患者最好別飲濃茶和咖啡,如果實在抵制不住甜品的誘惑,可以在餐後喝濃度低一點的茶水或咖啡。


       


6.肉湯


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患者胃酸分泌較少,如果飯前喝太多的湯,就會沖淡胃液,進一步影響食物的消化,引起胃部不適,從而加重病情。對於胃酸分泌增多的人,雞湯等肉湯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特別想喝湯,最好選擇在飯後半小時左右,量也不宜超過200毫升。


       


7.山楂:


很多人覺得山楂開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吃很多。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山楂可促進胃酸的分泌,因此,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不宜多食。


       


8.鮮棗


鮮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膳食纖維大部分存在於大棗的棗皮中,鮮棗棗皮薄而硬,如果胃粘膜剛好有炎症或者潰瘍,會加重疼痛和不適。


       


9.獼猴桃:


獼猴桃屬寒性,脾胃不好者過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產生腹痛、腹瀉等症狀。另外,獼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C和果膠成分,會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負擔,產生腹痛、泛酸、燒心等症狀,天氣寒冷時症狀還會加重。


       


10.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不僅熱量高、不易於消化,而且還對胃有刺激,是胃病患者需要完全杜絕的食物。


       


11.冷飲:


攝入冷飲過量,會導致胃內部的溫度過低,會影響胃酸的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


       


12.辣椒、生洋蔥、芥末等刺激性食品


容易刺激胃粘膜,加重胃潰瘍,導致胃痛、甚至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