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又核試了!
   
  其實,這事沒什麼懸念,從之前朝鮮連續、頻繁試射彈道導彈即可知,接下來必然再來核試驗,這是韓國確認部署「薩德」必然引發的後果,是金正恩必然抓的「戰略機遇」窗口,連續試射導彈、潛射導彈、彈道導彈,就是一步步升級,最終推出核爆。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朝鮮核爆不但為例比2016年1月的那次更大,達到了10千噸,更重要的是,根據朝方的表態,這次核試驗最終檢查和確認能夠在朝鮮人民軍戰略軍火星炮兵部隊已裝備的戰略導彈火箭搭載的標準化、規格化的核彈頭的構造和動作特點、性能和威力。
   
  也就是說,這次試驗的是標準化、規格化的核彈頭,是可以裝載到彈道導彈上的核彈頭。如果這一聲明屬實,這也及意味著朝鮮實現了核彈的小型化,可以理論上達到「兩彈合一」。「兩彈合一」意味著就接近部署了,所以這次核試驗意義非同一般,更具威懾性。
   
       


       


   各國表態背後的利益邏輯
   
  在對朝鮮核試驗的態度上,中國、美國、俄羅斯、韓國和日本五個國家表態也很有意思,中國是「堅決反對」,美國是「會有嚴重後果,要求追加制裁」,俄羅斯是表示「憂慮」,韓國是「強烈譴責,自取滅亡」,日本則是「不能容忍強烈抗議」。
   
  5個國家的不同表態蘊含著不同的立場,中國堅決反對是重申以往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中國不可能對朝鮮進行強烈譴責,因為朝核問題是冷戰產物,美韓至今抱著冷戰思維不放,朝鮮怎麼可能棄核?
  

 何況,中朝之間還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雙方都不聽中國的,那麼中國也就只能「堅決反對」,誰種的苦果誰吃,中國的底線是不能在朝鮮半島生戰生亂。
   
   美國的表態是,藉機加強對朝鮮進行新一輪制裁,繼續挑起半島局勢南北對立,避免中韓靠近,所以在這方面美國很淡定。
           


       


   俄羅斯則是打醬油的,半島鬧鬧對美國還有牽製作用,所以只是表示憂慮,憂慮就和「關我球事」沒啥太大區別。
   
  至於韓國,這才是事主,朝鮮威脅的就是韓國,所以青瓦台暴跳如雷,強烈譴責,但喊出的「自取滅亡」除了證明自己無能為力之外,並不能有任何實際效果。
   
  安倍喊出「不能容忍,強烈抗議」,除了朝鮮核武器也對日本有威脅外,還有為將來日本研發核武器做鋪墊的意思,將來朝鮮擁核成為現實,一旦日本實現國家正常化,將來必找借口發展核武器。
   
  所以,在筆者看來,五國態度不同,背後是場和利益的不同。那麼,為什麼金正恩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敢再搞一次核試驗?這次核試驗又會導致什麼樣的國際局勢變化呢?

 朝鮮抓住了中美、中韓博弈中留下的核試空間
   
  在筆者看來,之所以如此短的時間內朝鮮敢再次進行核試驗,根本原因在於朴槿惠的戰略失誤。她同意「薩德」入韓,讓金正恩找到了中美、中韓矛盾中帶來的操作空間,因此才敢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再次進行核試驗。為了更清楚了解朝核問題在金正恩任期內的演繹,我們不妨來捋一捋。
           


       


  2010年美國重返亞太,開始遏制中國。同年三月爆發天安號事件,美韓試圖將朝鮮確定為這次事件的「兇手」,然後試圖對朝鮮採取進一步行動,進而在「亞太再平衡」戰略支撐下在朝鮮半島對中國形成突破。
   
  中國深知利害,以不準在朝鮮半島生戰生亂的底線強硬回擊了美國的這次「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意圖,最終金正日以一系列中朝經濟合作換取了中國對其「托底」,朝鮮方才躲過了這一劫。
   
  2010年11月,朝鮮主動炮擊韓國延坪島導致韓國人員死傷,這次事件最終讓朝鮮確認天安號事件算是過去了,可以大膽進行政權交替了。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金正恩成為朝鮮國家元首。成為國家元首后,金正恩深知自己羽翼未豐,受制於「託孤大臣」,政權不穩,於是開始藉助朝高層內部的矛盾對這些位高權重的「託孤大臣」進行清洗。

 其中也涉及到了其姑父,這個操作了2010年因天安號事件與中國進行一系列合作的重要人物。最終,金正恩的姑父被處死,與中國的一系列合作也暫停,其中包括日本海的出海港口,中朝關係也因此出現了問題。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金正恩充分利用了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在2013年2月12日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除了中美博弈的因素之外,根本原因之一在於此時是韓國總統交接之時,是個很好的時間窗口。
           


       


  這次核試驗給剛上台的朴槿惠出了個難題,該怎麼遏制朝鮮成了其上任后的首要命題。當時,由於中朝之間有了矛盾,所以朴槿惠試圖通過拉攏中國來對付朝鮮。
   
  站在戰略高度去觀察,這個決策顯然是正確的。但是,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朴槿惠剛開始就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她對中國抱了兩個不切實際的期望:
   
   第一個不切實際的期望是,試圖促使中國單邊強力施壓朝鮮,批示朝鮮棄核。
   
   第二個不切實際的期望是,想通過中國對朝鮮的遏制實現南北統一。

 朴槿惠之所以抱有這兩個不切實際的期望,是因為她需要誇下這兩個「海口」來對韓國親美力量和美國解釋,否則在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之際,沒有一個「大目標」不好向美國和國內親美力量交代。
   
  但這兩個不切實際的希望註定了一旦發生重大事件證明她這兩個期望根本不可能實現,她就會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態度上進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這就是為什麼 2015 年 9 月 3 日朴槿惠還歷史性地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中國 9·3閱兵式,2016年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后態度就出現逆轉的根本原因。
   
  而事實上,2016年1月份的核試驗本來可以不發生。在2013年2月核試驗后,安理會通過了對朝制裁決議,中國此時對朝的制裁也已經比較重,在各國的共同施壓下,金正恩在2014年10月曾試圖改善朝韓關係。
   
       


  2014年10月4日,在仁川亞運會閉幕式上,朝鮮突然派朝鮮二號人物訪問韓國參加了閉幕式,並與韓國展開了高級別會談。當時,朝鮮明顯想改善朝韓關係。
   
  然而,就在朝鮮高官離開韓國后,美國高官連夜緊急訪問韓國與青瓦台溝通。很顯然,美國是要施壓韓國,最終韓國在朝鮮示好后沒有進一步的表示。

不但沒有表示,10月7日韓國軍艦在發現朝方軍艦越過南北界限後向朝鮮軍艦開了一炮,朝方於是回了一炮,韓方又開了一炮。這種「炮彈語言」實際上就是雙方彼此的測試。之後,這次朝鮮的示好姿態就這麼被浪費了。
   
  接下來到了2015年,美韓又進行了最大規模軍演,這讓朝鮮已經很不爽,對韓國改善關係的誠意產生了懷疑。但是,到了下半年,在中國斡旋下,9月3日朴槿惠參加了中國閱兵式,10月10日中國領導人又訪問了朝鮮,看起來南北關係就要緩和了。
           


       


  然而,在美國的施壓下,韓國一直在南北關係上不向前邁步,而美國則不斷對朝鮮進行各種制裁,金正恩覺得自己希望簽和平協議的機會渺茫,南北關係改善無法獲得突破,於是再次在2016年1月初搞了第四次核試驗。
   
  第四次核試驗成了中韓關係破裂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次核試驗,不但使中國之前的種種努力化作烏有,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東北亞的政治格局,朴槿惠在對華態度上發生逆轉。最終轉而投向美國懷抱,同意美國在韓部署薩德。
   
  其實,中國在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為了安慰韓國,一直配合韓國在安理會對朝鮮進行制裁。最終達成的制裁決議非常嚴厲,是歷史上最嚴厲的一次制裁。
   
   接下來幾個月,朝鮮態度的確有所轉變,2016年5月由於壓力太大朝鮮甚至明確表示準備重返六方會談。

 這其實就是表明,只要韓國願意,那麼接下來朝核問題就有了轉機。然而,朴槿惠此時已經徹底昏頭了,對這種明確信號完全無視,最終她在7月8日宣布確認「薩德」入韓。
   
  朴槿惠政府宣布薩德入韓讓金正恩又看到了機會,因為中美圍繞朝鮮半島的大博弈又來了。「薩德」是明顯針對中國來的,此時中美變成了較量主角,朝鮮自然就可以再「胡來」一下。於是我們看到,第五次核爆在第四次核爆8個多於而後就進行了。
           


       


  若非朴槿惠搞不清狀況,幾次錯失與中國配合緩和朝韓關係,現在怎麼可能朝核問題發展到這一步?美國之所以不斷刺激朝鮮,就是要朝鮮玩核武,然後白宮才能以此為借口拆解中韓的合作關係。
   
  對此,朴槿惠竟然根本覺察不到,這完全是戰略層次不夠導致的。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今年5月朝鮮表態願意重返六方會談是最後緩和南北關係的機會,但那時朴槿惠已經失去了耐心,只一心認為美國才能保護韓國,「薩德」才能維護韓國安全。
   
  殊不知,薩德是針對中國的,既攔不住朝鮮的火箭炮,更攔不住朝鮮的大炮,為了防不住朝鮮打擊的「薩德」得罪了中國,那能有好結果嗎?
   
  現在看,這次核試驗,恐怕已經不僅僅是朴槿惠政治滑鐵盧那麼簡單了,甚至有可能因此終結朴槿惠的政治生涯。因為面對朝鮮進行的核試驗,朴槿惠又能做什麼?

 除了再搞些制裁還能做什麼?如今,又得罪了中國,安理會那塊韓國還想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配合嗎?沒有中國和俄羅斯的配合,美日韓的制裁又有多大用?
   
  因此,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朴槿惠盲目引入「薩德」是促發這次核試驗的根本原因。很顯然,接下來如果韓國繼續部署薩德,其內部反彈力也會加大,那麼韓國政壇將可能上演撕裂大劇。作為總統,朴槿惠很可能成為犧牲品,被迫辭職甚至可能被彈劾。
           


       


  至於東北亞局勢,這次核試驗後會繼續緊張,但總體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為中韓關係既然已經開始撕裂了,東北亞的亂局已經是一團亂麻,這次核爆也不過是讓亂麻再亂一些而已。
   
  接下來,半島局勢將圍繞在「薩德」和朝核問題進行激烈交鋒,但只要美韓不向中國妥協,那麼朝核問題就不可能有解決的可能,中國不可能在美韓部署「薩德」的情況下在朝核問題上還完全配合美韓,中國有自己的戰略安全利益。
   
   朝核問題的解決之路
   
   那麼,朝核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路子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放棄冷戰思維。朝核問題本來就是冷戰時期美蘇冷戰引發的,在蘇聯崩潰后朝鮮為了自保,從蘇聯挖了一些專家、搞了一些設備,這樣才算髮展起來了。這其實都是美國一手種出的果子,美國如果不放棄冷戰思維,朝核問題就沒辦法解決。
   
  站在朝鮮角度思考,美國連一個和平協議都不簽,朝鮮自然會想自保,這個邏輯也說得通。何況,朝鮮是世襲制的國家,他們的最核心的利益是維護其世襲制,這是為什麼明明朝鮮明明對中國開放發展對自己更有利而不這麼做的根本原因。
           


       


  當然,站在當今世界大格局下,朝鮮發展核武器的選擇站在維護世襲制角度是必要的,站在朝鮮發展的角度來說則是不必要的,因為現在全世界就核問題已經有了大國框架,此時發展核武器必然面臨全世界的壓力,那就必然面臨閉關鎖國。
   
  以整個國家的戰略發展機遇為代價發展核武器是不明智的,畢竟有中國在,沒有人敢在朝鮮半島生戰生亂,朝鮮完全可以藉此發展自己的經濟以提升自己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
   
  對朝鮮來說,向中國開放、和中國的發展捆綁起來推動朝鮮經濟繁榮,一定是對朝鮮發展最好的策略。然而,朝鮮之所以不作這樣的選擇,最重要的還是維護其世襲體制,中國不可能對其世襲體製做什麼政治承諾,而這正是朝鮮決策者擔心的。
   
  然而,就當前世界發展大勢來說,朝鮮正在錯過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窗口期,此時錯過與中國戰略對接,朝鮮失去的是戰略性的發展機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核彈並不能保證朝鮮政權的世襲,發展才能保證朝鮮繁榮。令人遺憾的是,朝鮮決策者並不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