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蜜        


       


在最開始的時候,造假者只會在蜂蜜中添加蔗糖,可加入蔗糖的蜂蜜不僅香氣變淡了,而且顏色也變了,很容易就被察覺。


後來加果葡糖漿再加點香精,那些以次充好、用低價蜂蜜充當高檔蜂蜜的造假方法,就難鑒別了。正因如此,小編對蜂蜜這一類產品總是持有懷疑態度。如果大家想要買到靠譜的蜂蜜,就必須貨比三家,找信得過的商家購買,盡量降低買到假蜜的概率。




2.葡萄酒        


       


假酒製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劑,貼上假冒國內外名酒標籤後,成本不超過一塊錢的劣質品搖身變成了名酒。更黑心的造假者甚至連一點葡萄酒原酒都沒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劑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種造假方式是以低價的葡萄酒重新灌裝在高檔酒瓶中。這些造假者會在全國各地尋購名酒的酒瓶、酒標、木塞等原材料,用廉價葡萄酒重新灌裝後,貼上“拉菲”、“拉圖”、“木桐”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商標,隨後通過物流公司銷往各地。當然,這種制假手段並非國內獨創,國外也屢見不鮮。


現在已有一些實驗室運用紅外光譜、指紋圖譜等方法開始葡萄酒的鑒別工作。然而,對於普通老百姓真的只能吃啞巴虧了。




3.牛羊肉        


       


上面是2013年陝西西安的牛肉造假案,經過這些工序後,原價11元/斤的生豬肉搖身一變,變成了34-40元/斤的熟牛肉。


兩種最容易造假的羊肉,一種是羊肉串,一種是羊肉卷,基本上都是用鴨肉、豬肉、狐狸肉以及一些來源不明的肉拼接在一起的。做假牛肉可以用牛肉膏,做假羊肉有羊肉精,甚至,有些商販為使假羊肉更逼真,讓其有膻味,還故意泡到羊油中增味。




4.鮮榨果汁        


       


鮮榨果汁造假方式比較簡單,就是用果汁粉或者果汁原漿、添加劑、香精勾兌成的,這個“假”字主要體現在沒有鮮榨。假鮮榨果汁一般出現在飲品店、(自助)餐廳、酒店這些地方。


從感官上區分果汁是否是鮮榨果汁比較簡單,一般來說,鮮榨果汁味道稍淡,而勾兌果汁由於甜味劑、香精的添加,味道非常足。大家不妨自己在家壓榨果汁,喝過幾次以後,應該就可以喝出它們的區別了。




5.食用植物油        


       


為了牟取暴利,造假者一般會在高價油中摻入低價油。比如在橄欖油中摻入玉米油、核桃油;在芝麻油中摻入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在菜籽油中摻入棕櫚油、棉籽油等。除此之外,造假者還會在食用油中摻入桐油、蓖麻油、礦物油、地溝油等非食用油,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在食用油業有句話叫:油摻油,神仙愁,可見不同的油摻雜在一起,識別難度是非常高的。


作為“十大最易造假食品”之首,橄欖油在歐洲摻假率比較高,但在我國,由於國人接受程度低,市場化程度低,沒有形成產業規模,故摻假率比較低。最常見的摻假油主要有花生油、芝麻油這些。




6.粉條        


       


在所有粉條中,紅薯粉條是最容易被造假的。造假思路也很清晰,就是以次充好。在紅薯粉條的生產過程中採用其他廉價、低劣的澱粉(玉米澱粉、木薯澱粉)來替代紅薯粉,顏色不深則添加墨汁、色素進行調配。


最黑心的造假者根本不用一丁點兒澱粉,用的都是工業明膠。在2015年山東省破獲的一起食品造假案中,造假者使用工業明膠和工業甲醛製作的粉條,含有大量甲醛和重金屬鎘,甲醛能導致癌變和白血病,而鎘能嚴重損害人體內臟器官。這樣良心泯滅的造假者,讓人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