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各種修圖app中必備的濾鏡,應該不少人用過吧,無論是instagram還是美圖秀秀,都有的濾鏡功能:把照片轉化成各式各樣的圖畫,你可以選擇油畫、鉛筆畫或者木版畫。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反向操作了!把圖畫還原成照片!像這樣!



               




               


左邊是原圖,右邊是算法生成的照片。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I實驗室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圖片-圖片轉換法」,可以將圖片重建構造成照片。這項技術被稱作「循環式生成對抗網絡」,可以使圖像在沒有對照數據的情況下,從源域X轉換為目標域Y,實現輸入圖像和輸出圖像之間的映射。


換句話說,就是照片可以轉換成圖片,圖片也可以重構成照片啦,這一過程可以一直循環!



               



莫奈的畫作,從畫到照片,以及從照片到畫。



莫奈


我們常規上覺得,把圖片轉換成照片,是不是只要把原來那個「照片-圖片」濾鏡反過來用就行了?但是事實上這是不可行的。因為照片轉換成圖片的過程中,會伴隨着大量不可分離的對抗性損失,這說明圖片中有很多元素都丟失了。如果要反向使用了,兩次濾鏡的使用會導致大量元素丟失,最後只會變成一張模糊的照片。



               



最左列是圖片,最右列是原照片,中間是不同方法復原后的照片。


這群科學家研究了許多圖片,通過抓取圖片中的「特殊元素」,研究這些圖片是如何轉換成另一種樣式的圖片。同時研究不同復原方法造成的元素丟失具體情況,配合大量的算法計算,將逆映射和循環損失相結合,逆推出原照片,最後完成了圖片-圖片之間的轉換!也就可以從油畫反推出照片是什麼樣啦!


再來欣賞一組由油畫反推出的照片~



               




               



是不是美呆了!!!


(莫奈:我白抖那麼多下了!!這是圖啥啊!)


由於這項「圖片-圖片」技術是可以無限循環的,因此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風格轉移:將同一張照片,轉換成不同畫家的畫風,你可以選擇「梵高」或者「莫奈」。



               



當然,你願意的話,把梵高的畫轉換成莫奈的風格也是可以的……


這套算法還可以用來替換照片中的元素,比如把斑馬換成馬(元素轉換),或者是把夏景換成冬景(季節轉移)。



                                                                                                           



當然他們轉換系統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特別是在涉及變形任務,比如「狗變成貓」、「貓變成狗」的時候,成功率就很低了,甚至出現了十分鬼畜的效果……


此處當然要有圖


請做好心理準備



               



……AI你給我出來,這圖真的有什麼變化嗎?



               



呃……算了你還是別變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項技術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依靠它,我們多少能夠「真實」地看到百年前的畫家們眼前的世界了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