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經常咕咕叫,老是放屁,大便不成型,拉稀是怎麼回事?

1、“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傷寒論

“胃中不和”指胃腸功能低弱。“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心下指劍突之下,是滯留胃中的宿食發酵分解,產生的氣體充在胃腸中,胃被吸氣時下降的膈與增強的腹壓所壓迫,氣體通過食管從口腔排出,為一種消化不良的宿食臭氣。此即所謂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是脅下結腸中由於發酵腐敗的產物,如吲哚、糞臭素、酚類、氨、硫化氫、甲烷等,造成腸的蠕動加強,分泌增加,吸收減少,因而腸內容物被稀釋。在增強的腸運動中會出現如水鳴走漉漉有聲。雷鳴乃摩狀之辭,隨著結腸的運動增強和吸收障礙,則造成下利。

黃芩黃連抑制食物發酵能消氣痞,乾薑溫中止利,胃腸功能低弱而用人蔘,生薑半夏降胃氣止嘔以平噫氣,甘草大棗以緩急。

消化功能低,吃的食物消化不良而發酵產生氣體,這個氣體會反過來影響胃腸的功能,影響腸道的吸收,影響水液的代謝,這就是肚子咕咕叫,老是放屁、拉肚子。用現代醫學這個病叫慢性結腸炎,但對此確是越治越糟!老是盯著一個炎,一個菌,正常人腸道里有一大群菌,有一個生態平衡,殺菌,就是在殺自己,只會從急性治成慢性,從慢性治成潰瘍,從潰瘍治成息肉,從息肉治成腫瘤,腫瘤還殺,促其速死,而大多數人生活在一個科學的迷信中。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56克黃連14克黃芩42克人蔘42克

半夏60乾薑14克甘草42克 大棗12枚

上八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2“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主之。”——傷寒論

下利數十行且谷不化,痞益甚。此條證較上條證又重一等,因下利日數十行而谷不化,所以增乾薑兩倍。又因病情急迫而增甘草。因心煩不得安而去生薑。論病機與方葯與上條基本相同,唯以下利與心煩較上條為甚,痞硬而滿,是胃功能低宿食留滯。此方君以甘草意在緩急。據報導,甘草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56克黃芩42克乾薑42克人蔘42克

半夏60黃連14克大棗12枚

上七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煮取6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3、接上條,胸滿更甚者,嘔較甚,利較緩宜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半夏瀉心湯君半夏而減甘草,其他葯同甘草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60黃芩、乾薑、人蔘各42克

甘草42克黃連14克大棗12枚

上七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煮,取6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為生薑瀉心湯證;

心下痞硬,滿,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乾嘔心煩為甘草瀉心湯證;

心下痞硬,更滿,嘔較甚,利較緩,半夏瀉心湯證。

幾個泄心湯症各有其特殊性質,於此等處,可見仲景辯證用藥之一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