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全世界有超過2萬8000個品種的植物具有醫療效用,但相關文獻卻少得可憐,顯示人們並沒有將這些植物的健康效益發揮到極致。

外電報導,全球知名的倫敦克由皇家植物園在一項年度調查中,記錄了2萬8187種植物,還說這可能是「非常保守的數據」。

其中,在過去一年裡新發現了1730個植物品種,其中不少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包括可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9種爬籐植物。

皇家植物研究所副所長賽孟茲(Monique Simmonds)說:「這份報告凸顯植物在糖尿病和瘧疾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報告指出,青蒿素(artemisinin)和奎寧(quinine)這兩種植物是對抗瘧疾「最重要的武器之一」。2015年有超過40萬人死於瘧疾。

除了這兩種植物,在皇家植物園記錄具有藥用的植物中,僅有16%獲監管刊物提及。

位於西倫敦的克由皇家植物園佔地遼闊、收藏龐大,包含超過850萬種植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皇家植物研究所副所長西蒙茲說:「這份報告凸顯植物在糖尿病和瘧疾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

報告指出,青蒿素和奎寧這兩種植物,是對抗瘧疾「最重要的武器之一」。2015年有超過40萬人死於瘧疾。

此外,科學家們在巴西找到了5個木薯屬新品種,有潛力培育成更耐乾旱氣候,以及可有效抵抗植物病毒的糧食作物;在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科學家還發現了9個黎豆屬新品種,具有藥用價值。

研究人員還深入分析了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結果發現,那些葉子和皮較厚、能更高效利用水分、根莖更深入土壤以及材質密度更高的植物,會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上述特徵能增強它們的生存能力,如根莖更深入土壤的植物能更好應對乾旱。

報告還關注了植物面臨的病蟲害問題。據估計,如果害蟲和致病菌的問題得不到遏制,全球農業可能面臨鉅額損失。這一問題的影響之所以大,主要是因為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貿易和旅行活動增多,加大了害蟲和致病菌擴散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