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發的騰雲大型無人機,5月初參加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13屆國際軍事防衛展時,碰到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來踢館。

兩岸關係處於冰封階段,過去兩岸武器裝備參與國際防衛展時,代表官方機構或企業,通常不相往來也不會去接觸,但這默契已被打破!據指出,今年5月初中科院參加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13屆國際軍事防衛展時,具有中國官方身分的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人員就到中科院的攤位「踢館」,質疑中科院騰雲大型無人機性能根本無法與該集團的「翼龍Ⅱ」多用途無人機相提並論,讓中科院在場人員相當氣憤。

5月9日至5月12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13屆國際軍事防衛展,中科院是首度受邀參展,主要是2015年開始土耳其的科研機構與中科院進行了多項的航空基礎合作計劃,中科院受邀就精選43項武器系統、次系統與精密模組參展,在會場上詢問度最高還是天弓防空飛彈、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車載低空防禦系統,以及相列雷達車、機動防空相列雷達系統。

中科院首度受邀伊斯坦堡國防展,精選43項武器系統、次系統與精密模組參展,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在會場上詢問度最高。(國防部提供)

中科院參展的無人載具包括了無人靶船、紅雀無人飛行載具、中翔戰術無人機、大型無人機、靶機、無人機防禦系統、無人機電子偵蒐與干擾系統等,據指出,在展覽期間就有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人員就到中科院的攤位來詢問有關騰雲大型無人機的相關資訊。

據了解,過去這兩年中科院到國外參展,鮮有中國軍工企業人員前來,這次不避諱的把身分表明,並自跨說該集團是獨自成功研發出的「翼龍Ⅱ」多用途無人機,是繼美國後,具有偵察攻擊一體無人機的機種,不但可執行偵察、監視和對地攻擊等任務,還可以進行情報收集、電子戰、搜救等任務。而且「翼龍」、「彩虹」系列無人機早已外銷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聯、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是具備競爭力的裝備。

據指出,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人員在中科院攤位吹捧自家裝備,其挑釁意味相當濃厚,甚至還質疑中科院的無人機還停留在實驗的階段,不能算是成熟的產品,讓中科院在場人員這一些不懷好意的訪客,留下相當深刻印象。

中國航天工業集團拿出自家研發的「翼龍Ⅱ」多用途無人機,在中科院攤位吹捧自家裝備,挑釁意味濃厚。(翻攝自中國航天工業集團)

===========

無人機外掛2枚飛彈 中科院「天刃計劃」將使騰雲機具攻擊力

中科院為加速完成騰雲機具有發射飛彈能量,以代號「天刃計劃」進行空對地武器系統研發工作,計劃在2018年中旬進行陸上飛彈發射驗證。(國防部提供)

中科院今年分別參與中東阿布達比防衛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國際軍事防衛展、以及法國巴黎國際航空展,積極行銷台灣的國防科技的能量,其中「騰雲」大型無人機雙翼外掛2枚空對地飛彈的模型,都出現在這些展覽上引人矚目,據指出,中科院為加速完成騰雲機具有發射飛彈能量,以代號「天刃計劃」進行空對地武器系統研發工作,計劃在2018年中旬進行陸上飛彈發射驗證,若一切順利後,再進行空中的飛彈測試。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前進2017年巴黎航展,展出雄風三型、天劍二型、無人機等48項武器。(翻攝自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公共關係室)

據了解,受限於日本採購的轉子引擎的推力不足,又無法減輕射控與制導系統的重量,騰雲機外掛空對地飛彈的極限只有2枚,加上沒有衛星的主導權,騰雲機即使具有攻擊能力,也僅能在台灣周邊運作,無法進行跨海的作戰任務。

知情人士透露,代號「天刃計劃」成員來自天劍專案的研發人員,雖然研發重點是以雷射導引構成的射控系統,以及雙向數據鏈路通信能力的制導系統的整合,但受到計劃期程要求在2018年進行飛彈試射,因此研發程序上省去實驗型的驗證,直接進入量產型的測評階段,因此只要在陸上飛彈發射驗證成功後,就直接進入2000呎空中的飛彈測試,代表騰雲機已具備對地攻擊的能量。

「天刃計劃」期程要求騰雲機在2018年進行飛彈試射,因此研發程序上省去實驗型的驗證,直接進入量產型的測評階段。

據指出,雖然中科院設計師在航展對外表示,騰雲攻擊無人機是中科院自行設計,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但當初是依照美國MQ-1 掠奪者(Predator )無人機,屬於「中海拔、長時程」(MALE)無人機系統規格來研發,要有長程偵察航程;但是騰雲機使用的轉子引擎是向日本採購,因轉子引擎相當耗油,為了省油,在這次巴黎航展的騰雲機模型上,在機翼加裝了翼尖小翼,已經與現有的原型機不同。

不過,真正的問題是日本採購的轉子引擎推力不足,經過各項重量測試,騰雲機最多只能外掛2枚地獄火飛彈同型重量的空對地飛彈,這根本無法與美國MQ-1 掠奪者(Predator )無人機可外掛8枚飛彈來比較,在目前還無法獲得推力更大的轉子引擎,騰雲機就以外掛2枚飛彈的規格來進行研發。

經過各項重量測試,騰雲機最多只能外掛2枚地獄火飛彈同型重量的空對地飛彈。圖為阿帕契直升機打地獄火飛彈。

知情人士指出,除了推力不足之外,在射控系統上採用雷射導引技術,雖然中科院在飛彈研發上已達世界水準,但都屬於紅外線與雷達導引的領域,有關雷射導引的技術還在研製當中,是否能達到鎖定目標並能雷射導引地獄火飛彈,則是另外的挑戰。

至於雙向數據鏈路通信能力的制導系統與射控系統的整合,據指出,原計劃是有衛星導控,但因沒有自有的衛星,在衛星導控就完全受制於人,美國就曾有無人機被伊朗給引導下來擄獲的記錄,目前只能以商用衛星來進行衛星導控的風險過高,因此先以微波進行導控距離有限的前提下,未來的騰雲攻擊型無人機也僅能在台灣周邊運作進行防衛作戰,無法跨海擔任攻擊的角色。

據指出,雖然國防部有量產騰雲大型無人機的計劃,但受到推力不足影響,以及攻擊型的需求,在外型上還是要進行修改,一切要等到2018年基本測評通過後,才會進行騰雲大型無人機的量產作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