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二次元在國內還是小眾文化嗎?        

當然是小眾文化。        

如果不背定義的話,小眾文化最大的特點其實是排他性——而二次元,如果選一個不那麼偏頗的定義,把所有「對日式風格的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以下簡稱ACGN )有一定程度了解」,並「喜愛某些表達形式為ACGN的作品」,並自稱「二次元住人」的人包括進去。這些人有多少?        

很難統計。        



對具體作品了解不多,把所有東西都一概叫做動漫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很久以前就入了宅,對ACGN了解不少,也頗為喜愛;但這已經都是舊事,現在除了偶爾還追追番以外不再顯露出任何外在要素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在二次元甚至宅這個概念沒出現在中國時,就縮在十四寸電視機前追看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乃至魔卡少女櫻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        

       

你對這些問題一定有你自己的判斷。但不管怎麼判斷,二次元的邊界都是模糊的——因為“二次元”所對應的只是“三次元”,而後者的邊界要清晰得多。        

只知工作的中年大叔,多看韓劇的家庭主婦,圍在電視機前看卡通的小孩子,拄著拐棍聽著評書的老爺子。誰都不會把這些人歸入二次元。        

二次元沒有一個嚴格且確切的獨立定義,因為喜歡各種元素的人——不只是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之類,還包括手辦、cosplay之類次生元素——之間並不能彼此認同。        

       

圖為“禦宅教主”岡田鬥司夫在06年所發布的論舊時代禦宅族及新時代禦宅族(二次元?)之變遷的專著——你看,自己內部也要吵個不休。        

只有把所有對這方面一無所知的人劃入現實的三次元,才存在二次元這樣的稱呼。        

所以我覺得啊,二次元其實就是一種識別敵友用的,簡單粗暴的二分法。        

而這就是小眾文化最大的特點,排他性。        

根據勒龐在《大眾心理學——烏合之眾》中的定義,        

       

既被大眾文化排斥,又排斥大眾文化,但小眾文化又得通過切割大眾文化中所為人忽視的一部分來求存。        

倘使某一天,動畫、漫畫、日式遊戲、輕小說能夠建立起成熟可靠的市場,不再被社會中堅階層(對,我說的就是各路家長)敵視和輕蔑;而消費這個市場的人,既不高於其他人,也不低於其他人,與其他任何愛好都能齊驅並駕,可以坦蕩蕩的開口說我喜歡,而不只是,不只能劃出一個圈子避身其中——        

直到那一天來臨,我才會認為這不是小眾。        

但願有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