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生活的瑣碎淡化了曾經那份濃烈的愛,“圍城”中的夫妻們便把這句對婚姻的蓋棺定論奉為真理。他們艷羨地看過圍城外楊柳樹下打啵的小年輕後,又默默地為號啕大哭的孩子換上新的尿不濕……


不過,在為愛情蓋上“棺材板”之前,或許是為了日後看著剔牙扣腳剪鼻毛的TA不至於絕望,人們用一場人生中最精緻盛大的典禮為婚姻標記。那一刻,TA身著最美的禮服,掛著甜甜的笑和溢滿眼眶的淚,就算前方是墳墓,也甘願與TA一起躺。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人們,默契地選擇了類似的方式來昭告一段愛情的質變。鳳冠霞帔、飄飄裙擺、修身禮服……紐約插花師、作家AvaRose收集了各國的婚禮禮服,並繪製成信息圖,那些各國間款式各異的婚服,彷彿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我愛你”和“我願意”。


如今,新娘最常穿的白色婚紗流行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雖然自羅馬時代起,白色便在西方成為喜慶的象徵,但十九世紀前,新娘並無特定的裝束。直至維多利亞女王穿上歷史上第一套潔白雅緻的裙紗,驚艷四座。從此,白色婚紗便成為正式的結婚禮服。而新郎的禮服便承傳於傳統的西服,稜角分明的襯口、修身的設計讓新郎顯得魁梧高大,風度翩翩。


       


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婚禮服飾。


在中國的傳統中,白色禮服更適於喪葬之事,紅色才是吉祥熱鬧的代名詞。在商周時期,婚禮還稱為“昏禮”。夫妻間的結髮之禮並沒有繁縟的禮節和喧鬧的儀式,新郎新娘身穿端莊的玄色(黑中透紅)禮服,“共牢而食,合巹而酳”,在安詳與寧靜中相擁而眠。


此後,婚禮漸漸有了宴席和來客,氛圍也歡慶起來。在婚禮習俗上,一些中原周邊的胡俗冗雜進來,如契丹族婚俗中的鬧洞房、滿族的跨火盆等,再加上鞭炮和迎親的花轎,儀式更顯熱鬧。各朝代婚禮禮服的顏色、款式各不相同,但大多以以紅、金、青三色為主。人們最為熟悉的新娘服飾“真紅對襟大袖衫”,和佩戴的“鳳冠霞帔”出現在明朝時期。


儘管現代中國的婚禮已經西化,但仍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習俗,如新郎領著車隊迎新娘、一對新人在婚禮上敬父母茶等。當然不塞紅包不讓新郎進門,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特色。


       


日式婚禮婚服。


日本女子的傳統婚服被稱為“白無垢”,是和服中的一種。白色象徵著純潔無暇,但“白無垢”搭配的禮帽“角隱”卻有些特別的意味。過去恐懼女子因嫉妒而發狂,頭髮長成角成鬼,刻意以“角隱”遮蓋以辟邪,純潔的白帽下包裹的是複雜的人性,和失衡的性別關係。而新郎身穿的暗色和服上,也會綉上家族的象徵標誌,彰顯自身的地位。


保加利亞泊馬克新娘們的裝扮更為迥異,比起其它國家新娘們美艷的妝容,她們會將自己塗抹成“殭屍新娘”。出嫁當天,女性親屬會將新娘臉上塗上厚厚的白色塗料,再在周身貼滿彩色亮片、帶上花環。若是在雪天,這樣一位殭屍新娘的出現更是讓人慎得慌。比起新娘,新郎的扮相倒十分正常,襯衫加西裝,親朋好友們還會將錢貼在新郎的胸口處。


       


保加利亞穆斯林新娘正在化妝。完整裝束過於驚悚,就不詳細展示了。


再將鏡頭搖向廣袤的非洲大地,在迦納傳統社會,擁有大地般黑色肌膚的他們更喜歡顏色亮麗的婚禮禮服,每個家庭會將家族的圖案印在禮服上。如今的迦納婚禮上,新娘通常身著白色禮服,新郎身穿顏色花哨的短袖,但傳統的迦納婚服更別具風情。


這麼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婚服,著實讓數讀菌對“看你一眼都覺得累”的婚姻生活有了一丟丟希望。大概,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穿遍世界各種款式的婚禮禮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