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天喊美白

但不防曬,別想白


為什麼我們會變黑?


——曬黑的「黑」,其實是肌膚內部為了抵禦外部傷害,所形成並呈現在肌膚表面的黑色素細胞。

如果毛孔出現堵塞等情況,黑色素細胞無法排出皮膚表層,從而形成黑色素或斑點。而因為炎症痘痘形成的黑色痘印,也是由於黑色素細胞沉澱。

除了以上情況,絕大部分的黑都是曬的。所以,在一切不抹防曬下的美白護理都是耍流氓。


很多寶寶都不懂怎么正確選擇防曬,總有一種疑問為什麼我用對了防曬還是會被曬黑。

1物理防曬&化學防曬

物理防曬

物理防曬就是它們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防護層,當紫外線照射過來的時候,會直接被保護層反射出去。物理防曬是塗完就可以出門的。

  • 優點是防曬時間比較長。當然,出汗下水還是會有損失。

  • 缺點是塗上會發白;而且為了形成緊密的保護層,往往黏黏的,膚感不好。


化學防曬

化學防曬作用成分有很多種,這些物質可以跟照射過來的紫外線發生反應,將紫外線轉化成熱量。同時,防曬物質自己也在慢慢分解。化學防曬必須在出門前20分鐘塗抹,因為需要時間吸收才能生效。

‍‍

  • ‍優點是很清爽,膚感好。敏感肌應該選擇化學防曬霜

  • 缺點是需要每兩個小時補塗一次。‍‍‍


其實還有一種是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相結合的防曬霜,簡直就是超長夜用帶護翼,讓你安心一整天。不過這種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妹子,所以還是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防曬產品。


2SPF&PA

再來科普一下紫外線,簡稱UV,包括UVA、UVB和UVC

UVA是生活紫外線,可透過窗戶玻璃和雲層射入人的肌膚;UVB是戶外紫外線,人們在室外活動時直接射入皮膚。UVA和UVB都是沒有被臭氧層吸收掉而照射到地球表面。但是UVC能被臭氧層吸收,但是要注意了,去冰島、丹麥等北歐國家就需要注意防曬霜能不能防UVC。

所以我們一般防曬霜瓶上就會標註2個值。一個叫SPF,另一個叫PA


SPF是防曬係數,SPF是對抗UVB。UVB會導致曬傷。防曬係數指的是有效時間而不是防曬強度,假設紫外線強度固定,亞洲人的皮膚大概能在陽光底下保持20分鐘不曬傷,spf為20的話就是20*20=400分鐘,也就是400分鐘後皮膚才會被曬紅。

但防曬係數SPF是測量防曬品對陽光中紫外線UVB的防禦能力的檢測指數,去海邊選用的防曬霜起碼需要在SPF30以上,50+更好。但是並不代表塗了SPF50的防曬霜,就一定可以保證750分鐘不被曬傷。汗水,碰擦等狀況都會影響防曬效果,SPF再高的防曬霜,都應該在3到4小時補擦一次。


PA是產品對於UVA的防護能力。UVA會導致曬黑。後面會有幾個加號,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當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PA++++就非非常有效!

很多歐美產品並不是很注重PA值,因為他們很喜歡古銅色的肌膚,認為黑一點才美,他們覺得為什麼要預防UVA呢!所以你會明白歐美人為什麼喜歡中午的時候曬日光浴。所以喜歡白一點的寶寶要看清楚PA值了。


3防水性

還有啊,一些防曬雖然效果很好,但是不防水,去海邊的話最好要防水的,不然就白塗了。

4防曬霜怎樣用

臉部防曬,至少使用一個一元硬幣大小。去海邊穿泳衣的話,使用一個高爾夫球大小。防曬霜的實際效果是跟使用量是成正比的。

無論用的是什麼防曬,也要做到要多多補塗。

雲層只能阻止 20% 的紫外線,所以就算是陰天冬天也要防曬。看不到太陽,感覺不到熱,並不代表沒有紫外線。

總之一句話總結就是多用多補,全年無休。



前期沒有做好防曬

要立馬對肌膚修復

經歷了日曬的洗禮之後,我們首先要舒緩鎮定皮膚,讓皮膚從被曬後的灼熱感恢復到平靜狀態。等皮膚溫度降下來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些護理。

同時曬後修復也十分必要,注意飲食的均衡調配,補充大量水分和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的蔬菜水果對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減少自由基生成都是有效的。

除了這些基礎的曬後修復處理,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護膚品來進行深層的修復。比如急救面膜之類的就不可以放過。


小c的原則是,

不管隔離和日霜有沒有防曬指數,

都會塗防曬霜!!

如果當天在室外活動,

就一定會敷面膜進行補水修復,

這個夏天,

讓我們不懼紫外線,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