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許多夜市裡常能看見賣鹹酥雞、碳烤的攤販,其中「10元碳烤」更是最常見的招牌,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價格賣得這麼便宜卻仍在夜市裡屹立不搖,讓不少網友討論起它究竟賺什麼?

網友在PTT上表示,看到美食節目在介紹高雄某間鹽酥雞攤每串只賣10元,但一想到自家附近的鹹酥雞或碳烤店都賣20至35元以上,讓他有感而發認為「家附近有賣每串10元的店是件幸福的事情」。此文一出也引起網友討論「10元碳烤」的生存之道。

有網友認為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食材不夠好、不夠新鮮,所以成本也降低了「台北有啊!但我不敢吃!」、「我家巷口真的有一家,但反而很少會去買,感覺太便宜很怪」、「新莊有一支12元的,但你看到實物後應該不會想試」。也有人表示,雖然是10元,但並非所有食材都是相同價格「並不是全部都10元,不過還是有比較便宜」、「以前家裡附近有一串10元燒烤,不過現在漲成15元,但還是超好吃的」。

其實,之前「10元碳烤」在創業論壇上就曾被討論過,網友也整理出幾項生存之道,比如食材先炸過再烤,可減少瓦斯成本;薄利多銷,用低價吸引顧客,因為其中有不少食材價格都高於10元,這些都是碳烤店能繼續經營的關鍵。

當然食材的新鮮度也備受質疑,不少業者澄清食材佔總成本的比例沒有想像中高,試算利潤指出「鴨翅1隻成本約5.5元、米腸18條約80元、豆乾一串成本約3元、雞心一串5個成本約6.5元」,若以創業初期去算,當日營業額約4600元,扣除醬料費、木炭成本、店租、食材成本等,一個月能淨賺58942元。這也難怪不少人會加盟開起「10元碳烤」店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