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這幾天大家都被尼康新出的D850刷屏了,這台機器各方面都堪稱完美,實屬尼康百年的標杆之作。然而,在D850發布的當天,尼康帶來的下面這個小玩意,卻更讓我感興趣。

這個東西就是尼康的ES-2接環,其實就是一個翻拍器,配合微距鏡頭和片夾等附件可以完成膠片的數字化。


尼康在發布了最先進的數位相機之後又給大家帶來了膠片用的附件,不知尼康用意何在。不過想必應該會有許多人一樣,對這個小東西很感興趣。

作為一個80後,我還是幸運的趕上了膠片的尾巴。初中之前的所以照片還都是用膠片拍的。照相,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相冊里滿滿的照片和底片袋裡厚厚的底片。一家人圍在一起看相冊,則是那個時代分享照片的最主要方式。

之後數碼時代的到來則徹底改變了人們照片產出和分享的方式。數碼相片方便分享和保存,雖然現在有人因種種原因仍在拍攝膠片,但拍完之後無疑都會將底片數碼化用以保存或傳播。

把膠片數碼化的主要方式有三種,電分掃描翻拍

電分掃描儀的原理比較特殊,它將被掃描的圖片或膠片附於滾筒上,用單束光線進行掃描,並利用光電倍增管(PMT)採集光信號。電分掃描儀的靈敏度和解析度都很高,並且色階豐富,所以大部分用在專業的印刷領域。在數位相機誕生之前,雜誌和海報的封面基本上就是這樣誕生的。


電分雖好,但缺點也很明顯,一是貴,二是慢。電分掃描儀造價昂貴,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而由於掃面時使用的是極小的單束光所以掃描時很慢,幾十分鐘真是個把小時都有可能。這兩個個缺點註定了電分很難民用。

用掃描儀掃描底片,是現在應用最廣泛的膠片數碼化的方式。一些我們常見的掃描儀也有膠片掃描模式,配上片夾之後就可以掃描膠片了。


更多的時候,我們接觸到的都是專業的底片掃描儀,比如大名鼎鼎的尼康9000ED和富士的SP-3000,現在淘寶上的各種沖印底掃店很多使用的都是這兩種底片掃描儀。


尼康9000ED


富士SP-3000

雖然底片掃描儀是專門為膠片的數碼化而生的,但在翻拍面前,它的優勢卻越來越小。價格貴、操作不方便、掃描耗時長只是一部分缺點,更關鍵的是,數碼翻拍的素質已經領先於底掃很大的身位了。

翻拍誕生時間很早,膠片不能Ctrl+C然後Ctrl+V,所以要複製底片,只能採用翻拍的方式。


但是現在,數位相機的發展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寬容度、高感都已經遠遠超過了膠片。現在的數位相機也可以非常完美的擔當膠片數碼化的任務。不得不說,雖然打敗了膠片,但是在翻拍的那一刻,膠片和CMOS卻在那一刻完成了合體。

現在的全畫幅數位相機像素動輒2400萬、3600萬、D850則有4575萬,在解析度上,翻拍有著不小的優勢。更何況現在的數位相機的動態範圍也都有了長足進步,D810有著14.8EV的動態,已經比很多專業底掃強很多。個人玩家要數字化底片的話,翻拍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基於現在數位相機優秀的底子,翻拍出的照片畫質肯定都是有保證的。而對於個人玩家來說,翻拍還有三個最大優點,就是便宜方便

首先一點,翻拍的器材成本和學習成本都很低,雖然攝影領域的所有事情都是窮游窮的玩兒法,富有富的發玩法,但翻拍膠片的門檻其實很低,最低限度的話,只要有一個微距頭一個數碼單反就可以玩,至於片夾什麼的,那都是可以DIY的。我甚至還見過用薯片桶做成套筒來翻拍的。


更多的人為了追求質量會使用專門的翻拍導軌、近攝環等工具。其實就算這樣,整個系統也並不複雜,翻拍的過程其實跟拍照一樣,不需要多餘學習什麼。


而且翻拍還有一個優勢是速度快,比起掃描儀掃描一張照片動輒幾分鐘的速度,翻拍的時間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尤其是對於有著海量底片需要數碼化的人來說格外重要。

尼康新出的這款ES-2則是一款方便易用的翻拍器,它在搭配60mm/f2.8G微距鏡頭的時候,是不需要附加配件的,只需要搭配片夾即可。


並且在搭配D850時還能夠在機內將正片轉化為負片,不過存儲的是JPEG格式。如果你對照片質量有要求的話,還是建議拍攝RAW格式,後期在PS里進行調整,以便將底片的所以信息都壓榨出來吧。

所以,如果你家裡還有壓箱底的底片,不妨把它們都請出來,翻拍一下,讓膠片時代的記憶也能在數碼時代留存吧。

(圖片來自網絡)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