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款帶

◎案例1:「都避開高升糖指數(GI)食物,選擇低升糖的,血糖還是不會降!」

◎案例2:「拚命吃青菜,血糖還是高!」

◎案例3:「網路說,不吃澱粉只吃油就能治癒糖尿病,血糖真的掉得快;但恢復正常吃,血糖又上升!」

◎案例4:「吃一定看營養標示,都選擇低卡或零卡的東西,血糖一樣不會降!」

◎案例5:「一天只吃一餐或兩餐,血糖要高也沒辦法…」

◎案例6:「喝罐裝咖啡都用水稀釋一到兩倍,血糖還是高…」

上述6種情形是門診病患常有的疑問或是抱怨。

的確「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方法,其心法在於「少糖、少熱量、少油、少精緻」。但有糖友很努力控制飲食,血糖依舊不如預期地下降,挫折感很重。

◎飲食控制之所以失敗,歸納其原因:

●解答1「誤用升糖指數的觀念」:升糖指數(GI)是食物讓血糖上升的速度,但和熱量是無關。像白米的GI值是84、糙米是56,但白米的熱量是356、糙米是350。若認為糙米是低GI就多吃,吃進去的熱量就多,血糖怎麼會降呢?

●解答2「誤判食物的分類」:一般將食物分為6大類,主食(澱粉)類、蔬菜類、水果類、魚肉豆蛋類、奶類、油脂及甜食。有時會誤解而錯誤分類,像豆類,會依其所含澱粉和蛋白質的成分將其分在主食類(豌豆仁、紅豆)、魚肉豆蛋類(黃豆、黑豆)、蔬菜類(四季豆、長豆)。若將主食類或魚肉豆蛋類的豆當做蔬菜類食用,血糖怎能不高?

●解答3「誤信未經證實的飲食方法,像生酮飲食」:完全不吃澱粉類,血糖當然會降;但增加脂肪類攝取要當心腸胃不適、心血管風險、酮酸中毒等副作用。之後攝取澱粉類食物,血糖依舊會上升。

●解答4「錯誤解讀營養標示」:每100克的飲料低於5大卡就標示為零卡;低於20大卡就標為低卡。若大量飲用這些飲料,無形中就喝進太多的熱量。

●解答5「錯誤的用餐數」:進餐次數若減為一餐或兩餐,腸胃將處於飢餓狀態,進食量將增加,導致暴飲暴食的狀態。

●解答6「錯誤認為稀釋就能減少糖的吸收」:例如罐裝3合1咖啡,每罐所含的糖是固定的,稀釋之後只是口感覺得不甜,喝了整罐還是那麼多的糖進入體內,血糖變化和沒稀釋是一樣的。

(作者為自在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

豌豆仁雖是豆類,但依其澱粉含量屬於主食類;圖為情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