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荒野拋錨,帥氣健碩的金髮碧眼男子提著工具箱跳下車,三五下搞定,駕車揚長而去……美國西部大片里這一幕頗為瀟洒,可現實生活或許就沒那麼浪漫。

譬如最簡單的故障,愛車電瓶電力不足無法啟動,你滿懷信心地從車上拿出工具箱,插上應急電源,可尷尬出現了,應急電源的電不知何時愉愉溜走了,只剩「力不足」了。

應急電源使用頻率不高,待機過程中會慢慢損耗存儲的電能,而電量究竟何時跑掉?跑了多少?駕駛員很難把控,因而常常沒有及時給應急電源充電,關鍵時刻掉鏈子。

較早進入應急工具箱行業的寧波宏申電器有限公司,最先關注起這個尷尬。

「宏申電器」總經理吳宏輝告訴記者,汽車發生小故障需要應急維修,這就需要一台操作簡便、功能齊全的應急工具箱,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汽車普及率更高的歐美國家,每輛汽車必配一個應急工具箱。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出一個對應的製造行業,那時候,慈谿周巷以及餘姚泗門等地就興起了集氣泵、照明、電源啟動等功能於一體的車用多功能應急工具箱製造。「宏申電器」便是其中的一家。

然而,吳宏輝很快發現,一擁而上的市場貨擠貨,價格惡戰漸漸激烈,慈谿這片紅火一時的產業陷入困境。


突圍!吳宏輝說,那時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必須找到突破點。

「人們習慣頻繁去充電,很少關注應急電源在跑電。」吳宏輝說,當市場達到一定飽和,產品的用戶體驗便會突顯出來,解決跑電是企業「紅海」突圍的一條路徑。

「宏申電器」輪翻研發試驗,創造性地在應急電源上增加了智能「大腦」,它不僅在應急電源自耗電過低時自動警報,還避免了應急電源長期充電帶來的電源損壞、過熱等問題。

可新的難題來了,應急電源中安裝「智能大腦」如何更貼近消費習慣?打個比方,警報裝置15秒叫一次,還是30秒、60秒叫一次,就是個細緻卻重要的問題。長期的試驗數據表明,15秒叫一次過於頻繁,容易讓人產生煩燥心理,而60秒叫一次則容易忽視,企業最終選擇了30秒的中間值。


這一輪創新升級,「宏申電器」闖出了當地低端競爭的圈子,企業生產的應急工具箱以高於市場同類產品30%的價格銷往澳大利亞、英國等市場。

「我們企業研發是建立在滿足消費者追求更加安全、方便等心理的基礎上,可以說按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創新升級。」吳宏輝說道。

比如,在應急燈上使用LED燈。以往汽車應急燈主要以傳統光源為主,在LED技術大面積普及後,宏申電器在應急燈上全面使用LED燈,使光照、節能效果更加顯著,增加了應急燈使用時長。


功能的增加必然導致成本上升,然而摸准市場需求的產品即使成本上升,也不缺乏發展空間。

吳宏輝坦言,工具箱增加新功能後,他們往往在客戶下單時問客戶需不需這個功能,需要則增加相應成本,相當於量身定製。

目前,「宏申電器」已在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申請了多項專利,並以高於平均價的產品與這些國家高端品牌開展合作,占據了澳大利亞應急工具箱市場的30%份額,其中30%的產品打上企業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