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吃玉米的時候,會把玉米上的須去掉,實際上這些玉米須也是一味中藥材,玉米須有什麼藥用價值?



玉米須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頭,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mm,直徑約0.5mm,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長至3mm,質柔軟。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中醫認為


玉米須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適用於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等多種疾病。《滇南本草》中記載:玉米須可寬腸下氣。



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現代實用中藥》也指出玉米須為利尿藥,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



玉米須的藥理研究顯示其具有多種作用:


1、利尿作用。


玉米須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其利尿作用主要是腎外性的,對腎臟的作用很弱。



2、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麻醉犬靜脈注射玉米須煎劑有降壓作用,但對慢性頸動脈皮橋狗,每日服藥,連續3周,並無降壓作用。


3、降低血糖作用。


玉米須的發酵製劑對家兔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



4、利膽、止血作用。


玉米須製劑還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



以上就是玉米須的藥用價值介紹,玉米須可煎湯內服,或燒存性研末,但需注意煮食去苞須,不作藥用時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