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今天抽檢師要講的秘密有關防曬衣。

防曬指數一句話:深色厚針織>淺色輕薄質地。

對,「防紫外線」和「輕薄涼爽」是很難共存滴~


今年你又黑了嗎?

先來科普下防曬原理——

通過衣物阻擋或減少日光,特別是紫外線直接照射到皮膚上,所以隨便什麼紡織品都有這個功能,只不過有強弱之分。

目前國內對衣物防曬性能的產品標準中,UPF(紫外線防護指數)和UVA(透射率)是兩大關鍵指標。

只有當產品的UPF>40(紫外線防護指數),同時UVA<5%(透射率)時,才可以稱為「防紫外線產品」;日本、歐美的相關標準也與此一致。

劃重點:深色厚針織>淺色輕薄質地

選購防曬衣,關鍵看UPF和UVA

測試結果顯示,多數適當厚度的針織T恤衫紫外線防護指數UPF>40,UVA透射率<5%,達到了「防紫外線紡織品」的要求;而有些質地輕薄透明的所謂「防曬衣」測試的紫外線防護指數UPF<40 ,UVA透射率>5%,完全達不到「防紫外線紡織品」的要求。

所以說,「防紫外」和「輕薄涼爽」實際上一個矛盾的命題——

輕薄稀疏的織物不能完全遮擋的皮膚必然受到紫外輻射的危害;而防紫外線輻射能力較強的織物又較為厚重,顏色較深,容易吸收太陽光產生熱量,不再「輕薄涼爽」。

所謂「防曬衣中的黑科技」,其實是在纖維內部摻入吸收紫外線的整理劑或者在後整理階段加入防紫外線整理劑,如納米二氧化鈦或二氧化鋅等。

專家也提示suo,不排除有部分經過類似上述功能整理的紡織品可以淺色輕薄同時,實現防曬,然而這種產品售價一般售價較高。市場上幾十元的「防曬衣」並不能兩者兼具。


所以,究竟該怎麼買防曬衣?抽檢師告訴你兩個秘籍——

1、選擇明示標註為「防紫外線紡織品」的產品,選購時需關注產品的吊牌是否符合標準(UPF>40/UVA <5%,如下圖中UPF為30就不能稱為防紫外產品);

2、選擇布料厚一些、織物密度大一些的深色長袖服裝;織造稀疏或輕薄透明的面料,防紫外線能力一般較差;縷空花紋的面料難以阻擋紫外線的透射。


比如阿拉伯人和我國遊牧民族的傳統長袍就有很好的防曬防紫外功能。

改編自阿里巴巴神秘抽檢合作機構供稿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