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單位做人力資源工作,除了正常業務,她還經常接到各種關於員工個人情況的詢問,你們單位有某某某嗎,他人品怎麼樣?”“誰誰家的女兒是不是在你們單位,長得好看嗎?

一聽這問話就知道了,是有人給他們介紹對象,但又信不著媒人的誇獎,自己偷偷偷摸摸背地裡打探實情的。

這種事說好說壞都容易得罪人,所以她每次都含糊其詞,不錯的,挺好的啊,或者,我也不是很瞭解。

有一次,她家的一位親戚來問她,有人給我兒子介紹了你們單位的某某,聽說這姑娘特別會過日子,是不是啊?

是自己人,就不能不實話實說了,她歎口氣。的確,非常非常會過日子。

女孩幾乎從不買新衣服,不用化妝品,不吃自己買的零食。除了公務應酬或者別人請客從不去飯店吃飯,每個月花了工資就轉成定期的存起來。她幾乎不和任何同事私下來往,也沒有朋友,單位的活動除了能發紀念品的,一律不參加。家裡用的衛生紙、打印紙、筆、本,全都從單位拿,即使放假手機沒電了也要來單位充電,夏天蹭單位的空調、水電,洗澡洗衣服。

以前單位也有人給她介紹過男朋友,可每次都是因為太摳門,往往無疾而終了。她倒不是那種非要占男方多少便宜,自己不出錢房子車還一定要寫自己名字的拜金女,而是過分的在意金錢,凡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都不去,去郊外遠足也要自己背著水和飯,因為五毛錢的差價非要多走幾裡地買一瓶礦泉水,實在是煞盡了風景。

工作十年,她積累了可觀的積蓄,但在單位範圍之內也沒人敢給她介紹男朋友了。

親戚聽了朋友的介紹,很不以為然,這樣不是挺好的嗎?這年頭知道省錢的姑娘可不多了。

要說這緣分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沒多長時間,女孩還真和親戚的兒子結婚了,把多年的積蓄都帶到了小家來,親戚覺得自己撿到了一個寶,到處誇獎兒媳婦好。

不到半年,兒子受不了了,女孩婚後繼續上演摳門絕技,男人的工資全收,每個月200塊錢零花,要換新裝也從這200元裡出,家裡不買菜不買肉,全去婆家蹭,所有親戚朋友都不走動,原因只有一個,怕花錢。男人想不明白,明明不缺錢,為什麼要過窮人的日子?

朋友幸災樂禍的和我八卦了一番,然後說:我早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摳門的人永遠都不會改的。

02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關於男人太摳門導致女朋友分手的新聞。

三年前,25歲的程女士在交友網站上認識了男朋友周治,兩個人很快談起戀愛,進而同居,每個月各拿1000元出來作為生活費。

開始程女士覺得周治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不像現在有些男人那樣愛出去玩,而是很顧家,每天都在家裡做飯,廚藝也很好,也喜歡做家務,很勤快,愛乾淨。

後來發現優點變成了缺點,他喜歡在家裡吃只是因為省錢,如果外出吃飯的時候幾乎從來不會掏錢,不是到處參加商家組織的試吃活動,就是蹭朋友的飯,白吃白喝。記憶中幾次不多的買單,也一定是團購,兩個人消費絕不超過150塊的那種。

程女士很為他的這種行為感到難堪,因為摳門的事他們吵了好多次,也考慮過分手,但總覺得他身上還有很多優點,適合在一起生活,想著也許結婚以後就好了。

最近小龍蝦上市了,滿城都是小龍蝦的香味,程女士聞著食指大動,下了班就想和周治一起去吃小龍蝦。周治一算,即使打五折的團購也要158元,覺得太貴了,想要哪天自己買了在家裡做。

有人能明白那種已經做好計畫,並且滿心期待,結果被人兜頭澆了一身冷水的感覺嗎?那就是程女士聽到周治這番話的心情。她就想今天吃,不想考慮什麼是不是經濟實惠的問題,周治還是不同意,認為沒必要。

兩個人從吃不吃小龍蝦開始吵,程女士把之前談戀愛到現在的前仇舊怨都想起來了,歷數了一遍周治的摳門行徑,然後自己團購了一個小龍蝦一個人去吃了。

小龍蝦成了這段感情的掘墓者,程女士終於無法忍受周治的消費觀和生活觀,搬離了他們的房子,選擇了分手。周治卻認為,程女士就是小題大做,分手就是因為她物質、拜金,她就是覺得我窮了,不能滿足她的要求,我是覺得(過日子)應該細水長流,不該花的不花。

03

很多人結婚都喜歡找所謂會過日子的人,但會過日子,不等於會生活。

那些會過日子的人僅僅把生活看作是物質和金錢消耗的過程,他們習慣盡可能的減少任何可控支出,實現效益最大化。

會生活,是善於利用金錢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不浪費也不過度節儉,在消費的過程中去體驗人生的更多樂趣。

節儉是不浪費,是一種生活習慣,摳門則是壓制自己的消費欲望,最終形成了一種很low的人生境界。

和那些特別摳門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感覺,就像你耳邊始終迴響著嘩啦嘩啦銅板的聲音,或者是撥動算盤珠的聲音,任何東西、任何活動、任何享受,都能被他們標出價格,計算出合算不合算的結果。這種營營役役的心態,這種挑挑揀揀的習慣,是比窮,還令人崩潰的事情。

別說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算是和他們做朋友,也非常容易叫人抓狂。天涯上有一個貼主,說自己月薪5萬,衣食無憂,卻捨不得花錢,不化妝不打扮,衣服永遠都是撿親戚朋友們的舊衣服穿,任何消費都壓縮在最低,最喜歡的就是看著銀行戶口上的數額往上漲。如果說這還不算什麼的話,那麼接下來她說的就有點驚悚了,去飯店吃飯,看見別人桌上剩了幾個小籠包,她覺得浪費,忍不住去夾過來吃,她看到老公的眼神充滿了厭惡,可是卻控制不住自己。

這種下意識的、習慣性的行為,證明她已經成為金錢的奴隸,摳門到已經完全不顧體面,沒有了理性。

只看得見省錢兩個字的人,心中種著一片荒漠,沒有什麼能比金錢更重要,情趣、精神、情感都是荒蕪的。

他們已經困在了窮人的境界中,無論他們多麼有錢,也是一個窮人。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是窮人的方式,他們生存的方式也是窮人的方式。

04

我媽媽的童年是從三年大饑荒過來的,饑餓給她的生命帶來了強烈的陰影。小時候她對我們的教育就是想要好吃好喝,想穿好看的衣服都是好吃懶做的資產階級作風,咱們無產階級不能這麼幹。

我們從小一點零花錢都沒有,媽媽怕小孩拿錢會亂花,我被她搞得總是很有犯罪感,捨不得花錢,又無法對抗自己的天性——我就是貪靚好吃的那種人。

上高中後,我有了點零花錢,一次,和我的一個同學一起去買東西,我說起自己很想吃一種當時很流行的五香鳳尾魚的罐頭,但是我不好意思買,我媽說女孩子不應該貪吃。同學一臉平淡,想吃就買呀,我媽說了,你想吃什麼,就是你的身體告訴你需要這個東西,那就應該去吃。

這種理念我從未見過,覺得好新鮮啊。她給我提供了理直氣壯的滿足自己的理由,我立刻去買了一罐大快朵頤。

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我經常去她家,發現她父母真的就是從來不壓制孩子欲望的人,任何合理的需求,都會千方百計的滿足,而且還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幫助他們解釋,要長個就要多喝牛奶要開學了買件新衣服也應該嘛。我好喜歡他們的家的那種氛圍,不是因為他們溺愛孩子,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孩子。

在這樣的家長中長大,我同學反而是一個沒有多少物質需求的人,她很樸素,吃穿都隨意,沒有變成我媽說的那種越花越多,大手大腳的人。

大學時,我陸陸續續接觸了心理學,才明白,人的貪婪往往不是慣壞的,恰恰相反,是因為過度的壓制帶來的反彈。如果始終處於饑渴當中,那麼不是變得極度的浪費,就是極度的摳門。

揮霍和摳門會尋找到一個共同的終點,發現相同的心理創傷。

摳門的人背後的深層次動機是他們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享受,消費會帶來犯罪感,唯有物質的累積才能安撫他們心中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焦慮。

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如果無法中止焦慮,就不可能改變自己對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