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江湖人稱小扎)的老婆普莉希拉生下女兒麥克斯的時候,我才第一次從網上看到這位億萬富豪的老婆,說實話,看到她容貌的第一眼,有些小失望,黑黑胖胖的華裔面孔,非常普通,在我們東方人的眼裡,實在算不上美人,屬於丟在人群里沒有人會多往她一眼那種。

好奇心驅使,去網上搜索了關於她的一切,了解了她的成長史,很快,我就由路人轉粉,愛上了這位低調有內涵的扎嫂,並且最勵志的是,如此有魅力的扎嫂,竟然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父親是旅居越南的華裔,1975年,西貢陷落前後,他帶著妻子,以難民身份移民抵達了波士頓,從此定居美國,養育了普莉希拉和她兩個妹妹。

左一為普莉希拉

養育優秀孩子的第一法寶是夢想

普莉希拉的家境實在是很貧窮,她的父親必須每天在餐館工作18個小時,她的母子不得不身兼兩份工作。課餘時間,普拉西里也要經常帶著兩個妹妹在餐館幫忙幹活,晚上,一家人就在餐館打地鋪,第二天一大早普莉希拉再趕往學校上課。

在如此物質匱乏的家庭中長大,普莉希拉卻一直擁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考上哈佛大學。

夢想是一個人能夠擁有最大內驅力,並且調動自己所有資源去達成一件事情的前提。

比如普莉希拉她為了達成自己的夢想,首先會提前做各種準備,比如在中學的時候就開始多參加各種活動,這樣可以在以後申請哈佛的時候讓自己的簡歷看上去更加吸引人。同時,她還會主動詢問自己的老師,怎樣才能考上哈佛。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養育出優秀的孩子,所以我們總想著去給孩子灌輸很多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幫助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其實,即使孩子學了很多的知識、經驗和技能,但是如果缺乏夢想,也不可能被他真正調動起來為自己所用。只有一個孩子有了自己堅定的夢想,他才會主動去調動自己的知識庫裡面的資源,自己的人脈圈的資源,去幫助自己達成自己的夢想。

所以夢想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第一法寶。

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孩子沒有夢想,而是很多孩子的夢想都被自己的父母習慣性否定了。

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可能會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了要當廚師。

很多媽媽會心想:我費這麼多精力養你長大,你就這點出息。接著就會開始去否定孩子:廚師有什麼好啊,當科學家多好。

而想要一個孩子從小擁有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習慣性否定孩子的想法,哪怕他的想法很稚嫩,很不切實際,很不符合你的期待,我們都要認真去傾聽和認同。也許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孩子夢想的萌芽,有一天就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慢慢變得強壯起來。職業沒有好壞之分,沒有高貴和低賤之分,沒有平凡和偉大之分,再平常的職業,只要孩子自己發自內心熱愛,也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

比如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專心製作壽司,而他的店面非常小,藏在東京辦公大樓的地下室,沒有洗手間,十個座位,但是不妨礙她連續兩年摘下米其林的三顆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預定座位的餐廳之一。

養育優秀孩子的第二法寶是獨立

2007年,普莉希拉從哈佛畢業時,Facebook已經成為美國排名前10的網站,小扎已經成了萬人追逐的超級大富翁,他問普莉希拉“你願不願意來和我一起工作”,可普莉希拉並沒有去Facebook,她跑到了一所小學,在那裡當自然課老師。

她並沒有因為身邊有個指日可待的億萬富豪而開始安心做起賢內助,放棄自己的事業,或者去迎合和討好對方。

她要繼續自己的步伐,不是跟在男朋友身後;她有自己的夢想,不是誰誰誰背後的女人,無論對方多麼優秀。所以她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在精神和人格方面始終保持獨立,但他們會在一起成長。Maggie一直認為,所謂好的親密關係,就是雙方彼此精神和人格獨立,但是雙方又都因為彼此變得更好。在2010年普莉希拉決定搬入扎克伯格的房子時,兩人甚至為此形成了一份合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

“不管有多麼忙碌,每周約會一次,

單獨相處的時間至少100分鐘,

約會地點不包括在扎克伯格的家裡,

更不包括在Facebook上見面。”

當一個人在精神和人格上擁有完全的獨立性,她/他就不會輕易因為其他人而改變自己的理想,也不會因為身邊一些誘惑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更加不會成為一個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人。

雖然現在二胎開放了,但是大部分家庭還是一個孩子,正因為是一個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娃,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論是生活自理能力,還是精神和人格的獨立性,普遍都偏差。一旦遇到挫折,就會陷入深深的無助感,甚至開始向身邊的人去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甚至我們很多父母自己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沒有做到獨立,總是把自己的不快樂不幸福歸因到他人或者外在的環境。

而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捨得用孩子,讓孩子能夠先照顧好自己。比如從會爬開始,自己扔尿不濕,會吃飯開始,自己學會擦桌子,慢慢掃地,洗碗,穿衣服穿鞋....

其次,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股腦兒地全部攬到自己身上,直接代替孩子去解決。

另外,要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孩子的事兒,哪些事情是父母自己的事兒,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學會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比如上學帶書包,放學寫作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兒,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如果你大包大攬,就是在剝奪孩子自我負責的機會,就是在剝奪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機會。

養育優秀孩子的第三法寶是自信心

普莉希拉的相貌和穿著曾經被很多人詬病,這些抓著人家相貌和穿著不放的人,大都覺得小普配不上小扎。可是人家小扎哪是只看相貌的膚淺之人。

同樣普莉希拉也不是那種因為自己胖點,因為自己黑點,就開始否定自己,急著要去花錢整容的人。人家有十足的自信好不好。

首先,普莉希拉是一個超級學霸。她在上中學時,就學業頂尖,還參加了各種社團,屬於別人眼裡那種“看起來毫不費勁”的學生。15歲的時候獲得了環境研究獎,也拿到過科技挑戰賽的冠軍,被票選為年級里的天才學生Class Genius。

其實,普莉希拉有自己的價值觀,她不是一個拜金的女人,扎克伯格甚至說普莉希拉的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甚至小扎自己常年堅持只穿一件同樣款式的灰色T恤,也是受到普莉希拉的價值觀影響,因為普莉希拉告訴他:人要役物而不是役於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物質是人用的,是為人服務的,而人不是被物用的,人不應該是服務於物質的。人是物質的主人。要是物質成了人的主人,那就弄反了。

現在你知道普莉希拉的自信來自於哪兒了吧,人家根本不用拼外在,外在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開始貶值的,而普莉希拉的自信源於她金子般的內在,只要是仔細凝視過她心靈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她的內心,是一片照亮夜空的燦爛星辰。

所以小扎也曾在回應中國網友時,說過一句話:我愛她的上善若水與真實質樸。我愛她的表情:強烈而又和善、勇猛而又充滿愛,有領導力而又能支持他人。我愛她的全部,我和她在一起,感覺很舒適很自在很放鬆。

在中國,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拜金的年代,在學校裡面,孩子們會開始攀比誰買了某某牌子的鞋子,誰暑假去了哪個國家玩,誰又買了一件多少錢的衣服。

出生於物質條件一般家庭的孩子,父母更加需要培養孩子真正的自信心,因為只有孩子自己有內在的自信,才不會在這些外在的攀比中,迷失自我的價值。

而培養一個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多給孩子創造成功的體驗,不論是孩子自己吃飯,孩子孩子自己穿衣服,抑或是孩子自己從高處穩穩跳下,或者是孩子自己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生活........從簡單的事情開始,當孩子有能力完成了,再慢慢增加事情的難度。

比如孩子剛開始完全不會穿衣服,你先教他學會穿進去兩隻手,接著再教孩子學會把頭也鑽進去。

比如剛開始孩子不會寫字,你先教會孩子學會寫一個筆畫,接著再教孩子寫另一個筆畫,最後再教會孩子學會寫一個字。剛開始這個字也許寫的東倒西歪,沒關係,鼓勵孩子,讓他看到,自己成功寫出了一個字。接著再通過反覆練習,慢慢把字寫好。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越多,那麼他的自信心就會越強。

都說現在的中國,開始階級分層,包括前陣子高考狀元採訪出路,說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所以很多物質條件一般的家庭就會開始恐慌,我們家孩子以後的出路在哪裡?

但其實,所謂的階級分層,物質只是一方面,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自己的人生功底。

一個善於學習的父母,他知道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什麼最重要,他會願意去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忙著賺錢,最後花N倍的金錢和時間來彌補過去的缺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