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熱水」這句話是生活中諸多女性為之厭煩的一句話,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句廢話,其實不然,多喝熱水的好處真的是挺多的,但要注意的是,喝熱水的時候也要小心這一點,以免適得其反。

促進血液循環

水的溫熱作用可擴張人體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從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溫陽暖體的效果。研究表明,一個健康的人用 40℃~45℃的水浸泡雙腳半小時後,全身血液流量會增加 10~18倍。

溫熱作用能刺激人體激素的分泌,比如甲狀腺、腎上腺激素等,從而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以便體內的垃圾、毒素等更好地排出體外。尤其是皮膚溫度增高,身體微微出汗,更有助於毒素的排放。

喝白開水能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促進痰液咳出,對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此外,吸入水蒸氣有利於口腔、鼻腔黏膜保持濕潤,不僅能阻止感冒病毒的入侵,還能幫助清除肺部黏液。

中醫認為「溫則通,通則不痛」。姜良鐸說,熱敷等方式能增加損傷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局部疼痛。比如痛經時可用毛巾熱敷,能起到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

李方玲說,泡腳對全身各臟腑都有保健功效。腳上的足三陰與肝、脾和腎有關,足三陽則與膽、膀胱和胃有關,利用溫熱作用加強腳部的氣血循環,利於全身提神健氣,預防疾病。

熱水千般好,溫度也重要

水的「溫度」在這裡就相當於在用中藥時的「劑量」,劑量對了就事半功倍,劑量錯了,不是效力不夠就是會有副作用。

飲用:40℃水最合適

喝熱水的溫度不能過高,40℃左右的溫開水最好,既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又不易造成血管收縮。儘量避免喝反覆燒開的水,即使是使用飲水機,也最好「隨喝隨燒」。

泡腳:40℃~45℃

晚上 9點腎經氣血較衰弱,此時泡腳能滋腎明肝。姜良鐸說,水溫以 40℃~45℃、感到暖和舒適為宜,水量應淹沒腳踝,泡 10~15分鐘,直到全身微熱、開始出汗。

熱敷:別超過70℃

在用毛巾熱敷、水袋熱敷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 60~70 ℃為宜。最好的方法是:將潔凈的毛巾浸泡在 40℃~45℃的熱水中,擰乾後敷於患病部位,每隔 5分鐘更換一次毛巾,熱敷時間持續 15~20分鐘。

熱敷眼睛等敏感部位,溫度以 40~50攝氏度為宜,過高容易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