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中醫

肝火旺卻體寒的人如何去火?

前幾天吃了辣椒之後額頭迅速想出大痘痘。而且自己的額頭挺容易就長痘。百度了說是肝火旺造成的。但是我又是女生,從小就有點體寒。我怕喝菊花枸杞茶會越來越寒。這應該怎麼辦呢?

回答  收藏問題 (476) 邀請回答 

 舉報

我有靠譜回答

76個回答

百科名醫  百科名醫官方頭條號 悟空問答戰略合作夥伴07-27 17:47 關注

傳統醫學認為,肝火旺就是“肝火上升”,是指人體內的髒腑氣血失調。火是用來形容人體內某些熱性症狀的,並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火。肝火旺中的火可以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實火上炎是實性的,臨床可見面紅目赤,腫痛,頭脹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口乾喜冷飲,尿黃便秘,或見出血,暴鳴暴聾,舌質紅、苔黃、脈數等。而還有一種情況是陰虛火旺的狀態。即虛火上炎。可見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口臭等。

若是陰陽兩虛,則補陰陽而肝火旺自消,體寒自無。

肝火旺盛常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或脅肋灼痛,或耳鳴耳聾,或腫痛流膿。火熱內擾,神魂不安,故可致失眠多夢。肝開竅於目,因此易出現眼紅、眼乾、眼脹、眼澀、視物模糊、分泌物增多等眼部症狀。肝不藏血,迫血妄行,則可見吐血、衄血。由於火旺可灼傷津液,故有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黃、大便秘結。部分女性還可有經血量減少、經期延遲或者閉經。導致肝火旺盛的原因不只是情志不遂,過嗜煙酒辛辣肥甘之品,或是其他髒腑的火熱之邪,都可能引發肝火熾盛。

宜食食物

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谷豆類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製品;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蔬菜類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蘿卜、春筍;果品類的菠蘿、甘蔗、橄欖等。

偏方

春季養生忌肝火旺盛,太沖穴、陽陵泉穴讓你“消消氣”!

1.夏枯草桑葉菊花飲

用法: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30分鐘後煮30分鐘,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功效:夏枯草清瀉肝火、散結消腫、清熱解毒;桑葚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菊花平肝明目、散風清熱。三者合用,清肝火效果更佳明顯。但女性不宜久服。

2.銀耳蓮子粥

春季養生忌肝火旺盛,太沖穴、陽陵泉穴讓你“消消氣”!

銀耳60克、桂圓肉10克、去心蓮子20克、紅棗6克,蓮子與銀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鐘,然後再加入桂圓肉、紅棗再熬煮15分鐘,加冰糖適量,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火、美容養顏。

禁忌食物

平時要少食辛辣、海腥、過膩過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不宜食用生薑、花椒、胡椒、桂皮等調味品,以及狗肉、螃蟹、烏雞、枸杞、人參、黨參、鹿茸、黃芪等滋補品。

注意事項:

肝火旺盛者23點之前入睡,23~1點是肝經,1~3點是膽經,所以23~3點必須保證熟睡,身體才能養肝血,分泌膽汁。可以在晚上9點左右用40度左右的溫水泡腳15~30分鐘,泡完立刻睡覺,可以養腎、降肝火。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847贊

 踩

 38評論

 分享

 舉報

先來健康吧  娛樂問答達人07-29 10:36 關注

肝火旺卻體寒這些都是中醫的說法,在我國,中醫佔有重要地位,前人所言,必有一定道理。

很多人都認為體寒是不屬於上火的體質,但事實上,體寒更容易引發上火。

健康的人陰陽是平衡的,寒火相互制約恰到好處,但是患病的人,陰陽就會失調,寒火出現不均。

一個髒腑有火了,其他某個髒腑必然有寒,這就是寒火不均的意思。

一般情況下,如果肝火旺會對致身體上部有熱,或上沖性特點,其主要表現為頭暈、面目紅赤、紅潮難退、易暴怒、口乾舌燥、頭痛頭暈、舌苔增厚等,更甚者會暈厥、嘔血。

肝火旺卻體寒的人是因為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其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從而會造成肝火旺盛,引起上火。

因此,從根源上來說,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去除體寒,對於這樣比較復雜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

如何知道肝火旺

1.看口部:口乾,口苦,口臭,舌苔發厚,牙齦紅腫,這些都是肝火旺的症狀。

2.看睡眠:肝火旺時晚上睡覺時出現睡眠不穩,多夢,容易被驚醒,失眠。

3.看脾氣:肝火旺時還容易心煩意亂,容易發怒,控制不住脾氣。

4.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頭暈,臉色發紅,身體悶熱,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一般而言,清除體寒都會建議採用艾灸療法,艾灸療法最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艾灸的熱力和藥效可以直接作用病灶處,把寒濕排出去。艾灸時,若灸出水來濕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說明體內寒濕比較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就好轉了。

俗話講,寒濕一除,百病消。

體寒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是陰陽得到了平衡,肝火旺盛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體寒而肝火旺盛的人也可通過食療的方法解決,可吃些清肝火的水果,如葡萄、梨子、火龍果等,還有治療肝火旺的食譜,如冬瓜鯽魚湯、綠豆銀耳羹等,平肝瀉火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蓮子心等也是比較常用的。

肝火旺如何調理

01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將菊花採摘去蒂,烘乾或蒸後曬干,或陰干,然後磨粉備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02銀耳蓮子粥

去除肝火的最佳選擇,圓糯米60克、桂圓肉10克、去心蓮子20克、紅棗6克,蓮子與圓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鐘,然後再加入桂圓肉、紅棗再熬煮15分鐘,加冰糖適量,即可食用,不僅能夠有效去除肝火,還能夠當做美容養顏的美食。

03按摩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於腿部內踝尖直上3 寸的位置,取穴時,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內踝尖上約4 指寬的位置,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在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就是該穴。

04按摩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功效:疏肝益脾、清熱化濕及鎮靜安神。

展開全部

 186贊

 踩

 3評論

 分享

 舉報

家庭醫生在線  家庭醫生在線官方帳號 悟空問答戰略合作夥伴07-04 09:33 關注

肝火旺卻體寒這些都是中醫的說法,在我國,中醫佔有重要地位,前人所言,必有一定道理。很多人都認為體寒是不屬於上火的體質,但事實上,體寒更容易引發上火。

健康的人陰陽是平衡的,寒火相互制約恰到好處,但是患病的人,陰陽就會失調,寒火出現不均。一個髒腑有火了,其他某個髒腑必然有寒,這就是寒火不均的意思。一般情況下,如果肝火旺會對致身體上部有熱,或上沖性特點,其主要表現為頭暈、面目紅赤、紅潮難退、易暴怒、口乾舌燥、頭痛頭暈、舌苔增厚等,更甚者會暈厥、嘔血。肝火旺卻體寒的人是因為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其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從而會造成肝火旺盛,引起上火。因此,從根源上來說,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去除體寒,對於這樣比較復雜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

一般而言,清除體寒都會建議採用艾灸療法,艾灸療法最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艾灸的熱力和藥效可以直接作用病灶處,把寒濕排出去。艾灸時,若灸出水來濕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說明體內寒濕比較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就好轉了。俗話講,寒濕一除,百病消。體寒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是陰陽得到了平衡,肝火旺盛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體寒而肝火旺盛的人也可通過食療的方法解決,可吃些清肝火的水果,如葡萄、梨子、火龍果等,還有治療肝火旺的食譜,如冬瓜鯽魚湯、綠豆銀耳羹等,平肝瀉火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蓮子心等也是比較常用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展開全部

 185贊

 踩

 5評論

 分享

 舉報

營養師張淋琳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陝西省養生協會副會長10-10 16:25 關注

謝謝邀請!這些表現,你時常會出現嗎?

1.眼睛紅腫、干澀;

2.尿黃、牙齒痛,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

3.口乾舌燥、口角糜爛、口苦、口臭……

在這個天乾物燥的秋季,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上火了呢?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明明體寒怎麼還會上火呢?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會出現此疑問,那下面就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上火”、“體寒”均是中醫對身體狀況的一種描述。

寒性體質是因為機體內陰氣過多,而對食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而使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而呈寒性;而上火指的是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也是人體陰陽失調後出現的內熱證。“火”其實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證有心火和肝火兩種,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乾、盜汗、睡眠不安等;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往往情緒激動的人我們會說他“肝火大”,其次還有像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心火:蓮子30克(不去芯),梔子15克(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肝火:川貝母10克搗碎,梨兩只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燉服。

多食用梨、百合、蓮藕生湯食用。

注意:可適當多食北方水果,像蘋果、獼猴桃、櫻桃等,少食南方像香蕉、橘子、甘蔗等。

食譜:

1.白木耳杏貝百合湯

材料:白木耳 25 克, 杏仁 10 克, 川貝母 10 克, 百合 15 克。

做法:白木耳用水浸透發開、洗淨。 杏仁、川貝母、百合洗淨 , 杏仁去衣 , 放沸水中, 中火煎 1 小時, 再放白木耳繼續前半小時 , 加精鹽調味, 即可飲用。 此湯有潤肺止咳、養陰生津、清熱除痰的功效。

2.豬肝湯

豬肝1付,菊花30克,共煮至豬肝熟,吃肝喝湯。

對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一般大多數人都表現為虛火,需要補,多吃補血的食物,紅棗加花生,或者紅棗加黑木耳製成糊,可以補血,潤燥、滋陰、通便、去火。

但是,注意了,體寒是容易引起上火的。中醫講“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那麼可見寒濕乃萬病之源,寒濕侵入,會阻礙氣血暢通,傷腎傷脾,造成肝火旺盛,引起上火。所以說,肝火旺盛的人更要先改善體寒。

體寒之人常出現以下症狀:手腳冰涼、怕冷,易疲勞、易感冒;浮腫、口唇色淡、舌苔發白,沒有食慾,吃東西也常覺得沒味兒;大便稀,容易導致腹瀉;小便色淡,尿頻等。《婦人大全良方》也有言:“寒氣客於血室,以致血氣凝滯。”因此一定要改善濕寒的症狀。

飲食需注意:

1.保證能量的攝入,不能超量,不能不足,超量會造成能量在體內來不及完全轉化利用,堆積就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能量不足好機體沒有熱量供應,則對於體寒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新版《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天的主食(大米、面條、饅頭、粗雜糧等)為半斤到八兩,其中全穀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尤其可添加高粱,它味甘性溫,可幫助體寒者增強耐飢感,對改善寒性體質也非常有幫助。

2.補充礦物質,尤其注意補鈣和鐵。體寒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不足有關。如鈣的含量能夠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彈性和興奮性;缺鐵性貧血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富含鈣和鐵的食物也能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鈣的良好來源: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蝦皮等;

鐵的主要來源:動物肝髒、血、蛋黃、豬肝、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其次,適當碘的

碘的主要來源: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玉米、大白菜等,碘可促進甲狀腺素的分泌,提高身體的產熱能力,使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因此來防禦體寒。

3.補充維生素。適當增加維生素C,寒冷會使人體膀胱受力增加,排尿量增加會帶走水溶性維生素,因此需要補充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適當補充維生素A,其也可增強免疫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均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維生素C主要來源: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維生素A主要來源:動物肝髒、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

在此說明,水果的性味一般分為寒涼、溫熱、平和三類,夏天的多數水果性味偏寒涼,蒸煮過後會變“性味”,有利於部分體質偏寒的人食用,但會損失維生素C,有得必有失。例如雪梨熱食能潤肺,但加熱後性味有變,體寒之人如感冒等情況下可適當進食,這關鍵是取決個人體質。

另外,像芝麻、花生、葵花子含有較多的必需脂肪酸蛋氨酸,也可幫助祛寒,建議可當成零食,也富含維生素E和其他營養素,能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但要適量,每天一小把,因為這些堅果及種子類食物油脂含量豐富,大量食用會是脂肪攝入過多,可能長期過量會引發肥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還有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藥膳:1.當歸雞:當歸切片,雞腿去皮切塊,燒開水鍋,入當歸和雞腿隔水燉,大火半小時,中小火2個半小時,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口味下鹽即可。

也可用當歸泡水喝,在每次例假完了後連續吃上兩三次,比較補身。

2.姜+紅糖+艾葉,熬湯喝。一日三餐喝都可以。

另外,泡腳是一個好辦法,水溫一般在40℃,泡10-30分鐘,做好不要超過半小時,中醫認為,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分布著60多個穴位和與人體內髒、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髒六腑。

泡腳可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也可採用薑汁泡腳,散寒,治療手腳冰涼,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薑,對於緩解手腳冰涼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 經常口腔潰瘍的人也是身體內寒濕重的表現,要堅持泡腳。

最後我們也可藉助中醫按摩穴位來幫助散寒。

1.揉搓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第 2、3 掌骨之間,手屈指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雙手掌心相對,互相搓擦,直到手心微熱止。

2.拍打足三裡穴 足三裡位於人體下肢膝關節外側下四指寬處,即膝眼直下 3 寸。拍打之前,先搓揉雙手直至發熱,然後雙手掌搓揉雙側足三裡 15 分鐘左右,然後拍打 100 下左右,早晚各 1 次。

展開全部

 29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手機用戶5875663665304-01 15:06 關注

說到體寒和肝火旺,可以說已經是爛大街的兩個名詞。尤其看中醫的時候,這兩個詞的出鏡率更是出奇的高。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體寒肝火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

  每個人都會有上火的經歷,其實現在多數人都是“虛火”。中醫上講,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很多人認為,體寒不屬於上火的體質,其實體寒更容易引發上火。因為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從而會造成肝火旺盛,引起上火。

  體寒都有哪些症狀

  輕度體寒症狀:怕冷,手腳冰涼、容易感冒感冒恢復期長、生理期經痛嚴重、面色暗淡,無血色、易疲勞以及關節部位易酸痛;

  中度體寒症狀: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皮膚乾燥易乾裂、口腔內易發炎和長口瘡、生理期紊亂、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重度體寒症狀:尿頻尿液不易排出、下半身水腫嚴重、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起床時手腳發麻、經常感到胃脹氣、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祛寒濕的方法有哪些

  1、首推艾灸法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艾灸的熱力和藥效可以直接作用病灶處,把寒濕排出去。艾灸時,若灸出水來濕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說明體內寒濕比較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就好轉了。俗話講,寒濕一除,百病消!

  2、揉臍法

  腹部是寒濕比較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睡前揉一揉肚子,還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促進人體的排毒。

  3、拍打拉筋

  拍打可以直接快速排出體內的垃圾以及寒濕氣,尤其是對於受寒濕引起的腰腿疼等病症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結語:體內濕寒對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發現體內寒濕比較嚴重者,一定要及時的調理哦。

展開全部

 2082贊

 踩

 117評論

 分享

 舉報

養美健康生活07-01 14:07 關注

聽過不少人說“身體容易上火,需要吃涼降火”,可依舊有不少女性不能吃涼,吃涼就拉肚子。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女性上火大部分是虛火。有虛火,多是陰陽兩虛。(很多女性冬天怕冷,夏天怕熱其實也是陰陽兩虛在作祟。)

氣郁體質、陰虛內熱、脾胃濕熱的人,隨便吃點什麼性溫味辛的食物就上火,有的人更是,吃熱的東西就上火,吃涼的東西就拉肚子,上熱下寒,非常麻煩。

怎麼辦呢?這個時候,足浴泡療,就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了。

為什麼要足浴泡療

既然知道上火,拉肚子等是因為脾胃濕熱,那麼祛濕就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所謂夏天泡腳,祛濕除暑。

不少人都是冬季天冷時才泡腳。其實,並非天氣熱就不用泡腳。長年泡腳,對身體皆有好處,通過刺激腳底穴位,調節髒腑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流動,以內調外養的方式使人氣血旺盛,精力充沛,尤其是女人,容光煥發,氣色紅潤,永葆青春活力。

怎麼“泡”都是有講究的

首先,准備好泡腳桶

足浴器可選用專業木桶,全自動按摩足浴桶,出門旅遊者可攜帶便捷式收縮足浴桶,不宜採用銅盆等金屬盆。

其次,加入中藥

中藥配方:丹參、赤芍、澤蘭、王不留行、當歸、大黃、牛膝、川芎,調理身體的效果更佳有效~

適用人群:

  • 四肢發冷、手腳冰涼

  • 上熱下寒,容易上火,虛火旺

  • 睡眠不好

  • 宮寒痛經、經期煩躁

  • 血液循環不暢

  • 面色黯淡、氣血不佳

  • 久坐久站不運動

最後,控制好泡腳時間

一般為25~30分鐘,身體略微出汗即可,足浴泡療完成後,應注意雙足保暖,可用柔軟毛巾擦乾雙腳並穿上襪子,不宜用風扇來吹乾雙腳。

 64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中原學宮07-28 10:33 關注

肝火需“補”

肝火實為虛火,是指肝經火勝,內擾於肝的一種病理現象。多由於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膩而化火或其他髒火累及肝髒所致,易引起亢盛消瘦、頭脹、咳嗽、煩躁等。可吃些清肝火的水果,如葡萄、梨子、火龍果等,還有治療肝火旺的食譜,如冬瓜鯽魚湯、綠豆銀耳羹等,平肝瀉火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蓮子心等。

體寒反而易上火

“體寒”,大部分叫做“虛寒”,就是體質虛且寒。寒體質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體寒更容易引發上火。長期處於寒性體質,女性會影響到生育、月經等,男性就會引發性功能障礙。

體寒的原因

一、循環障礙

1、心髒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2、貧血: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3、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梢循環不良”。

二、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症”,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

肝髒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髒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三、月經和生育引起的激素變化

在有手腳發涼症狀的人群中,女性佔絕大多數。這是激素變化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引發寒症。

四、疾病因素

有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生於青年女性。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則多發生於中年男性。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發人群。

中醫教你調節寒火不均

肝火旺卻體寒的人是因為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其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從而會造成肝火旺盛,引起上火。因此調節寒火,首先要驅寒。寒濕一除,百病消。體寒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是陰陽得到了平衡,肝火旺盛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驅寒要注意控制水分,多餘的水分不僅會吸走身體的熱量,還會使腎髒機能低下從而導致惡性循環,而過剩的水分也會成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控制食量,如果進食過多,腸胃活動就會減慢,而血液的大半會在腸胃中滯留。腹部的集中溫熱就會導致手腳的寒冷,所以,進食是以八分飽為佳。日飲“生薑紅茶”兼備利尿作用及溫熱身體效果,養成每天飲用3—5杯的習慣,身體越來越熱,肌膚越來越光滑。

更多養生小知識盡在中原學宮,歡迎訂閱~

治療關節問題eer554708-08 17:40 關注

專家表示,如果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陽氣比較旺盛的人群,例如年輕小伙以及肝髒有毛病的患者,在夏季的時候就更加容易出現肝火旺盛的情況。

脾虛怎麼去火

肝火旺盛是夏季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除了年輕的小火以及肝髒有毛病的人群之外,更年期的女性以及男性也是屬於脾虛肝火旺盛的人群之一,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以及心髒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這種類型的人在夏季更加容易上火。

健脾:肝火旺盛的人群一般都是脾虛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舌頭顏色是屬於淡紅色的,並且舌苔則是薄白。如果是肝火旺盛的人群,那麼舌質也是紅色的,舌苔則是黃膩狀,除此之外還伴隨有小便顏色發黃以及口氣比較重的情況。專家告訴我們,臨床試驗發現,一般肝火旺盛的人群都容易出現脾虛的症狀,例如不想吃飯等情況,同時舌質變淡,舌苔則是發白。

專家認為,肝髒以及脾胃都是屬於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所以說,如果人體出現了肝病,那麼脾胃的功能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所以說,在治療肝髒疾病的時候,保健脾胃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疏肝:肝氣郁結可化火

想要去火,除了保健脾胃之外,還應該注意舒肝理氣。老中醫認為,肝火是由於肝氣郁結在心所導致的,一些不良情緒都會傷害我們的肝髒,例如發脾氣、郁悶以及傷心等等情緒都會導致,常見的就有人在發脾氣之後沒有食慾,常說氣都氣飽了,這也就是肝火影響脾胃的最佳案例了。

專家認為,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多人的脾胃出現毛病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有心理原因導致的。如果心理壓力比較大,那麼總是感覺自己出現胃脹、胃酸等等情況,但是到醫院進行科學檢查之後則是發現沒有任何的毛病。事實上,這並不是患有了某一種怪病,而是因為肝氣犯胃導致的,這個時候應該努力的放心心情,因為過於緊張的情緒會導致惡性循環的出現,不僅不能夠緩解胃部不適,反而有可能加重情況。

祛濕:濕氣重會影響脾胃功能

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在南部的氣溫更是糟糕,由於地理因素的印象,南方地區普遍表現為使濕氣較重。人體如果感染了濕邪,那麼很有可能會損害我們身體的脾胃功能,並且身體也變得容易疲倦和乏力,同時還有可能出現肌肉酸痛的情況。一旦身體的脾胃運行功能出現了異常,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肝髒。

專家分析認為,濕氣和寒氣會互相結合,最終形成寒濕之氣,這種物質和外部的熱空氣一結合之後就會變成濕熱,如果和風結合之後就會變成風濕,和暑氣結合之後則是變為暑濕,和濕氣結合之後就成為了陰邪,不僅會傷害我們體內的陽氣,同時還非常難以痊癒,導致身體體質變差。所以說,在夏季的時候,祛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推薦:脾虛怎麼去火,蓮子是一個好選擇

對於一些肝火比較旺盛的人群來說,在夏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健脾了。想要達到保健脾胃的目的,那麼應該多用一些健脾祛濕的藥材,常見的就有山藥、蓮子以及芡實。如果患者還出現氣虛的情況,那麼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太子參。蓮子是一種很好的藥材,因為他全身都是寶,蓮蓬、蓮葉以及蓮子都是能夠很好的保健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蓮子不僅能夠健脾,同時還具有養心的作用,藥性非常的平和,服用蓮子心還能夠起到降火的作用。

另外,如果想要達到瀉肝火的目的,那麼最好不要食用太多餘苦寒的藥物以及食物,因為這些藥物會傷害我們的脾胃功能。普通人在夏季的時候服用涼茶一定不能夠貪多,最好不要天天喝,不過如果是戶外工作人員,那麼這是允許的。

脾虛怎麼去火,除了通過飲食以及中藥來進行調養之外,日常還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進行適量的鍛煉、保持心平氣和等等,最好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之中,否則身體會容易出現亞健康的情況。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是適量的出汗對於身體也是有好處的,能夠有效的排出身體之中的廢棄物,同時還能夠促進脾胃功能的運轉。

展開全部

謝謝邀請,先要調整作息,盡量不要熬夜,有條件的話可以試一下蜂蜜薑茶

蜂蜜對肝髒起到保護作用,因為蜂蜜中的單糖、多種維生素、酶類及氨基酸均不需肝髒加工合成,可直接進入血液為 機體利用,對肝髒起到保護作用,當然蜂蜜的清火解毒更不用說了。(沖水時水溫不要高於50度)

說到體寒,生薑有驅寒暖宮,暖胃的效果。PS:附一個蜂蜜薑茶的做法,自己做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