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13:26

發動機問題一直以來是制約我國軍備發展的一個技術瓶頸,很多設計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受限於沒有優秀的動力而無法發揮全部戰鬥力,所以被說成是患有“心臟病”也不為過。大家都知道,發動機的研發製造難度十分巨大,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這對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和工業水準以及製造工藝都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

所以說,發動機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進步。可以說,一款優秀的發動機,才能賦予戰機卓越的機動能力,遠距離的作戰半徑。那麼,對於我們國家來講,製造出一款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的最大難點在哪?估計很多人都會說到材料技術和資金問題,比如金屬錸,因為這是製造渦輪葉片的重要原材料。

但是最近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公開發佈的消息稱,整體設計能力落後才是真正制約我們發動機製造技術突破的最大問題。比如CFM56民用發動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先天的設計缺陷和短期的試驗導致其在日後的使用過程中問題不斷。這和我們平時聽到的觀點“中國航發設計先進,只是工藝材料趕不上”可謂是大相徑庭。

但是,憑藉對WS-10的研製經驗和技術儲備,我們的發展已經進入了良性迴圈階段。其中WS-15正在加緊研發中,其性能已經不輸於F-119的早期型號。而且殲-15也換上了太行發動機,最新曝光的殲-20也似乎安裝上了國產航發。發動機技術是要逐漸積累的,還要有大量的的資金投入,一定數量的人才儲備,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能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對於國產發動機取得的巨大進步,我相信我們離裝備世界先進的發動機的那天不遠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