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把五毒放在同個密封空間中 結局令人吃呆

10月24日消息,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有一小夥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五毒放在一起,誰才是最強王者呢?小夥為了增加實驗的趣味性,他又把一隻白鼠與一隻大螃蟹與五毒放在一起。

小夥把這七種不同的動物放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很明顯老鼠與螃蟹只有躲閃的份。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一幕呢?是五毒先合力把老鼠與螃蟹吃掉還是它們先分出勝負後再獨享美食呢?

從畫面中我們能看到蛇與蠍子的體形最大,壁虎的個頭最小。整個實驗中,老鼠從這個角落跑到另外一個角落,它極力奔跑來躲避危險的到來,而螃蟹卻始終躲在一個角落裡,伸出長長的夾子時刻準備著。

在五毒中,壁虎和蟾蜍一直在觀戰,也許它們知道自己個頭小,混戰肯定沒有好下場,蛇、蜈蚣、蠍子是這個戰場的主角,它們經常相互糾纏在一起,打得不可開交,但是誰也不能單獨把另外兩個幹掉,它們就這樣混戰著。

中國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葯煙,以滅五毒,驅穢氣。與此同時,將灰塵垃圾掃於室外,以凈其室。

中國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中國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中國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毒性:

由於有分很多類,所以大致比較。(不要在意細節)【以此往下越來越弱】

蛇毒(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於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擊性,所以案例較少)

蠍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蜈蚣(毒作用和蠍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蠍子,只有腫痛)

壁虎(無毒,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裡,尾巴脫落會致聾,但實際上不會)

下麵普及下被度蟲咬傷的緊急處理方式:

一、蜈蚣咬傷:蜈蚣俗稱「百足蟲」,被它咬傷後,多數人只有局部紅、腫、熱、痛;中毒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癥狀,如高熱、全身發麻、眩暈、噁心、嘔吐等;極少有昏迷、過敏性休克等。

急救措施:1、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或5%~10%小蘇打溶液沖洗傷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藥物沖洗或塗擦傷口。2、用雄黃、甘草各等份研成細末後,用菜油調勻塗患處,或用季德勝蛇葯調成糊狀,塗擦在傷口周圍。3、民間用雄雞口內唾液塗抹傷口也有療效。

二、蠍子咬傷:蠍子又稱「全蟲」,被它螫傷後,局部可出現一片紅腫,有燒灼痛,中心可見螫傷痕跡,輕者一般無癥狀。如中毒嚴重,有頭痛、頭暈、流涎、流淚、畏光、嗜睡、噁心嘔吐、口舌強直、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及肌肉痙攣等癥狀。

急救措施:l、先將殘留的毒刺迅速拔出,在咬傷處上端(肢體近心端2~3釐米處),用止血帶或布帶紮緊,每15分鐘放鬆1~2分鐘。2、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取含有毒素的血液。3、用3%氨水,0.1%高錳酸鉀溶液,5%小蘇打溶液等任何一種清洗傷口。4.用南通蛇葯或鮮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傷口。緊急情況下,用自己的尿液反覆沖洗患處。

小編提醒廣大人們請不要模仿自作,也不要輕易的去抓捕這些有毒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