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生活細節——日本旅行有感


日本之旅的感悟還未寫完,如果各位讀者仍有耐心,那麼請再聽我繼續嘮叨一下日本人注重細節的那些事。

我此次去日本旅行,並非陳煥生上城大長見識,因為在這之前我也去過上海不止一次,在日本能看到的新潮的東西在上海都已經看過。也並非首次出國感覺新鮮好奇,因為此前我也去過泰國一次,但並沒有寫遊記更別說感悟,只是發了幾條心情。

朋友問我,“此次去日本旅行感覺怎麼樣?”

我回答,“見識了日本的發達。”

朋友問,“是不是他們的城市建設比中國好?房子更高,道路更寬?”

我回答,“這個倒不是,日本的發達體現在細節的地方做得比我們好。”

而對於這種細節的體驗,自我踏上日本國土的一刻就開始。

飛機到達大阪關西機場機場後,我的第一件事情是去上衛生間,上完廁所出來,看到的洗手台是集噴水、噴泡沫、烘乾為一體的,這樣的設計能最大限度保障洗手台的水滴不對其他地方造成污染。

洗完手以後,來到廁所門口,看到用了中、英、日、韓四國語言標註的“廁所的清掃到位嗎?”的意見反饋裝置。反饋裝置的旁邊是一幅畫有卡通廁紙的漫畫,上面寫有“謝謝您維持洗手間的清潔”。

在日本,漫畫標識的運用非常之廣。日本人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畫漫畫,感覺一件事情不畫上幾幅漫畫就說不清楚似的。就連垃圾運輸車上都畫有細菌睡覺的漫畫,

就連一群老奶奶在國會門口,抗議美軍修建普天間基地的標語上,都要畫上幾幅漫畫。

就連我們用聊天軟件聊天時常用的“小黃人”自帶錶情包,它們叫emoji,其實也是日本人發明的。也許是日本人覺得聊天不發表情,難以把話說清楚的緣故吧。

要知道日本的空氣質量是遠遠優於中國,這一方面是地理上四面環海的原因,另一方面的是人為保護的結果。但當我來到入住的酒店後發現,在酒店的大堂及每一層樓的公共區域,都擺放有空氣淨化器。

讓我這位來自云南的遊客都不禁感慨,“這樣的空氣還需要淨化嗎?”可以說日本人對於空氣質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這也直接導致了大街上戴口罩的人非常多。據說北京發生霧霾,東京的口罩都可以賣脫銷。

就連我們乘坐的旅遊大巴發生輕微碰撞,前來處理的警察都帶有口罩,只是我沒敢拍正臉。

酒店有吸煙室,那小格子裡面則配有一個更大空濾的煙霧淨化器。

開門的範圍貼有地條提醒,以免被撞。

而我最喜歡的設計還數這個水龍頭,它能避免不必要的熱水浪費。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加之我所參加的是廉價旅行團的緣故,酒店住宿條件肯定不會太好。但是在麻雀雖小的客房衛生間內,電動馬桶蓋似乎已經成為標配。

第二天乘坐上旅遊大巴,安全帶的釦子總是插不進去,結果低頭一看,我是拿成了鄰座的釦子,原來左右兩邊的釦子是不通用的。

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日本與中國一樣,道路兩旁的防護欄上安裝有黃色反光板,但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反光板是圓形的,上有一個類似小風車的自動清潔裝置,風來了就可以自動清潔反光板。

汽車進入服務區休息,下車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讓人眼花繚亂分類垃圾桶,我拿著一個喝乾的飲料瓶子真不知道該怎麼投。導遊說,日本人丟飲料瓶子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把瓶子表面的塑料包裝紙撕下來丟進一個垃圾桶,第二步是用清水把瓶子裡面的飲料殘渣洗乾淨,第三部是把清洗乾淨的瓶子投進另一個垃圾桶。

如果認為這個分類垃圾桶是服務區的牛逼之處,那麼你錯了,它只是牛毛。高速公路服務區真正牛逼的地方在於,服務區本身就是一個小型避所。它的屋頂有太陽能發電裝置,屋後有雨水淨化裝置並且儲藏有大量淡水,房子本身可以為避難人員遮風擋雨,小賣部又可以為避難人員提供食物。因為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所以就盡可能多地把防災減災的元素融入到了公共設施的設計中。

來到日本,必須嚐一碗一蘭拉麵,因為它在中國僅有一家連鎖店,還是在香港。一蘭拉麵非常注重顧客私密的用餐體驗,桌與桌之間有擋板隔開,上菜的廚房則在面前的簾子後。當顧客把麵吃完、湯喝完之後還可以看到“この一滴が最高の喜びです(這一滴是最無上的喜悅)”的字樣。就這一家小店,也體現了日本的商業設計中對於細節的注重。

日本的拉麵一般偏鹹,因為日本人有在拉麵吃完後用麵湯泡米飯吃的習慣。所以吃完拉麵後我得去自動販賣機買一瓶水。殊不知,這隨處可見不起眼的自動販賣機中也有江湖!

在日本,自動販賣機分佈之多,範圍之廣可謂是世界第一。但是每台販賣機上都有標一個地址和唯一的編號,如果孩子走丟或是迷路了,來到一個不知道的地方,只要見到自動販賣機就能準確報出自己的位置。同時,在地震來臨時,所有的自動販賣機可以切換為免費模式,第一時間為受災群眾提供物資保障。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日本的房屋建築的樓梯,一般都是外置的、開放式的,這樣的設計是是為了方便火災救援,同時也見不到防盜窗。但中國的建築,很多都把樓梯內置了,並且防盜籠很多,這樣設計是為了防盜。

五層樓以上的建築物,都有畫著紅色倒三角的窗戶,這是救災時候的優先營救點。當災害發生時,建築物內的人會向有紅色三角標識處集中,消防人員也優先對紅色三角標識處實施營救。當救完那裡的人後才會開始地毯式搜查,這樣便能最大限度地抓緊救災時間和節約人力資源成本。

日本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側滑門,但是門上卻一般沒有“隨手關門”提示語。因為門的設計是滑動軌道關門一側較低,開門一側較高,所以開門之後便能自動關起。

小學生書包自是不用說,我在前文已經講過“小小的一個書包,表面採用高反光材料,可以保障夜間交通安全;內部有一塊緩衝板,可以減少摔倒時的衝擊力;把緩衝板翻過來蓋在頭上,可以防止地震時被墜落物砸傷;掉進水里了,書包可以當救生圈用;走丟了,書包中配有GPS可以協助定位。”

不僅有小學生用的書包,還有空巢老年人用的水錶。這樣的水錶安裝在空巢老人的家中,如果連續兩天沒有用水,那麼就會自動向社區管理員報告,管理員便會主動上門詢問老人安全。

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我也見到警察處理車禍。警察來到現場的第一件事情是點燃一根燃燒信號棒,丟在道路上用於警告後方來車,然後再去放置反光板。這樣操作流程能保障警察在放置反光板時候的人生安全。

在日本的七天時間裡,真正吸引我的不是上天入地的高科技,而是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細節。因為上天入地的高科技只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但是精緻的生活細節卻可以用手摸到,切身體驗到。

在日本時候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回到中國之後我再也沒說過,這句話就是,“等一下,我去廁所裡喝一口水。”因為日本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而中國的卻不能。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不能直接飲用的自來水,燒開之後就能飲用了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現在市場上熱賣的淨水器又是靠什麼來忽悠?

很多中國人,包括我在內,都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瓶裝水的附加值比自來水高,所以瓶裝水的生產工藝更嚴謹,也會受到政府更加嚴格的監管——這種認識不僅邏輯上正確,實際上也正確,在中國確實喝瓶裝水確實比喝自來水放心。但是日本這個資本主義國家卻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自來水是要進入千家萬戶的,關係到民生問題,所以應當受到比瓶裝水更加嚴格的生產監管,事實上日本政府也這樣做了。

“唯利是圖”是我們在批評資本主義國家時候慣用的一個詞彙,但是通過“自來水”和“瓶裝水”兩種水的比較,不難發現我們已經逐漸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更可怕的是,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已經把這種“唯利是圖”變成了理所當然。

2015年,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發表題為《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的演講。我也希望有一天,愛做“大”夢中華兒女,也能抽空關心一下自己生活細節。

至於什麼叫“大”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國人的“大”情節》

文章鏈接:中國人的“大”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