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長說:“等到了學校就好了,自然會有老師管著他!”

有的家長去開家長會,回來說自己一直在睡覺,老師廢話太多了……

聽到他們這樣說時,我總是在為那些孩子擔憂。是的,在幼兒園生活的日子裡,責任是老師的,老師應該盡一切可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但是,事實上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父母,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家長的教育!只有父母和老師一起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才是負責任!

所以一定要明確,責任是老師的,但是孩子是家長的!

1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庭教育有關。老師只是傳到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老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2

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會強迫孩子做到呢?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

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3

老師很少主動找家長交流

一般家長被請到學校,那孩子的問題就有點嚴重了,所以,孩子的小問題,老師一般不會找家長溝通的。

但是做家長的在發現這些問題時,如果能跟老師積極主動的去溝通,那在孩子成長和學習這件事上絕對是幫助很大的

4

老師給孩子傳遞不了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請您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愛看書呢?

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裡的書多,孩子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

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後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出來。

5

不要指望讓老師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不要指望讓老師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老師更多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集體觀念、規則意識等知識。

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的。

幼兒園老師沒有精力幫你去培養所有的東西,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對孩子的發展很不利。

6

老師給不了孩子上進心

很多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相背離的,他們主張快樂教育,卻將快樂教育誤讀了。

快樂教育不是不主張讓孩子學習並接觸新鮮的事物,不是不讓孩子努力上進,而是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挖掘孩子的興趣點,開心的學,並持之以恆,充滿上進的慾望,有所收獲。

現實是中國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不自覺的擠進了競爭的行列,而你灌輸給孩子不上進的快樂思想,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

受不到老師的贊揚,得不到同學的欽佩,你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自己覺得不苦不累,完全可以應付自如,是可以讓他多學點東西的。

7

老師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陽光很多。

我們不是抨擊家庭不健全的孩子,而主張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盡量給孩子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一個輕松自在的成長空間。

而作為陪伴孩子短短三年的老師,只能盡力給予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但長久的幸福感,是老師給不了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8

你對孩子的影響力永遠大於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

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長大。在幼兒園的時光,老師們一定會不遺餘力的照顧好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長。

但在孩子的一生中,希望父母能承擔起身為父母的責任,做好日常的言傳身教,陪孩子一起蛻變,一起成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