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念佛 ─ 華嚴經中的念佛法門


念佛一法,是中國大乘佛法中很特殊的一種行法;然念佛法門並非中國之所獨創,是乃沿襲印度大乘佛法而來,並加以蛻化,以成具有「中國特色」之念佛法門;但此法門仍「應」不失印度早期大乘佛教與原始佛教交糅的精神。可是中國的念佛法門,自從「從大乘佛教與原始佛教交糅」的環境中分離出來之後,在「日久生弊」的情形下,目前所流行的「念佛」已蛻變成「唸佛」,而有愈行愈偏,愈趨於低俗而與人情酬庸、外道邪說,乃至與天堂說者相契合之趨勢。


念佛一詞,按中國文字學的定義,「念」字乃「今心」之集合字,其義即是「現前一念心」之謂也,「當下之心」之謂也!「佛」字則是「覺悟」義。故合「念佛」一詞,其義即是將吾人現前之一念心安在覺悟之境界中;或當下之心念念在覺悟中。「將現前之一念心安在覺悟之境界中」乃約因行之修而說;而「當下之心,念念在覺悟之中」乃約果成之境而說。此乃中土大德對念佛一法之一般定義。但此說自與西天原始佛教之「念佛觀」大異其趣。亦非時下流行之「唸佛人」之所謂也。


在根本佛教之定義中,念佛觀﹝五停心觀之一觀﹞乃是對治惡業障多者,教之以一心觀佛之相好而治其病。以其功德福德殊勝故,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稱贊念佛三昧之種種殊勝功德。論云:「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等等;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然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復次佛為法王、菩薩為法將,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應常念佛。復次,常念佛得種種功德利益,菩薩知佛種種功德,無量智慧,皆從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言常念佛者,不言不行餘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


是故行者當知,佛子言念佛者,重在心念。不徒小兒口唸而已!又常行念佛三昧,非不行餘諸三昧。此乃心地總持法門,亦符佛教總體觀之前題;實非時下流行之「六字全包法門」,亦或「三藏十二部由他去悟、八萬四千行饒他去行」之小德小智獨善其身者,所能望其項背。是故念佛人勿因偏而忘失全修全德耶!


<一>通稱「念佛」之法:


一般通稱念佛,總說凡有三法:


﹝一﹞、稱名念佛:


口稱佛名為緣,而心能憶佛念佛之謂也!稱名念佛屬散業念佛,即事修之工夫。而今淨土法門所勸修者,即此稱名之念佛也!念佛專取稱名者,實淨土一家之洪範,其意義即在於以「念」與「聲」合一之功用上可以知之。念即憶念,取大勢至菩薩之憶念佛之義,聲即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此土眾生最契之法門也,合觀音與勢至,以成彌陀之圓融也!故稱名念佛雖通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而淨土念佛人,獨取阿彌陀佛,即此之謂也!然時下口頭稱名念佛而忘卻本心,實有背於此法門之本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