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互動 慈愛為基礎


【慈愛與同理】

人和人互動 應以慈愛為基礎

慈愛與同理這個命題,要談的是「理」與「事」之間的關係,即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同理是理,即同理心、平等心、平常心;而慈愛則是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慈愛既可解釋為父母對子女的慈愛,或長輩對晚輩的慈愛,通常這是單向的原始意義,而相互之間的相處,不論上下關係或平行關係,只要是人與人,乃至人與物,或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皆應以慈愛為立基點。

然而,在慈愛與同理之間所存在的現實關係,卻是一種令人噴飯的現象,即是世人所謂的眼高手低。 所謂「眼高」,指的是眼界高、理想高、理論很高、可以高談闊論無有障礙。 「手低」則是意指對於現實問題毫無對策、不知如何是好、處理起來亂七八糟


現代人常落入眼高手低的困窘

有位年輕人家境富裕,理想崇高,有天,來暢談要以良知在企業界創造、利潤造福人群,這是多麼純真的理想社會分子啊! 因此我就問了一句話:「你是要吃頭路(當員工)?還是當老闆?」他回答完後,我接著又說:「吃頭路(當員工)的良知是守本份,按時上下班,不要遲到早退;而創造利潤、造福人群則是老闆的良知。」

現在的知識份子眼高手低,皆以「天子」、「聖人」自居,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甚屬可嘉,但論其立場,實屬可憐。 這是我們教育的漏洞,知高射炮的理念,卻不知身在何處? 因此才有這種狗吠火車的狂想曲,這是「理」與「事」之間圓融無礙的缺口,然而「理」與「事」之間如何才能圓融、無礙?


透過同理 讓理事無礙 達到慈愛

慈愛是人性也是物性,凡一切存在並不互相迫害,存在只是存在,有動、因動而生的種種狀態,或是風和日麗、或是山崩地裂,都只是存在,此一存在並無任何意志抉擇,亦無任何價值判斷,更無邏輯思維,此種唯是存在的動靜之相,皆稱寂靜,以無人為之意,故稱為「寂」。此種「寂靜」之態勢,在人性上則稱為慈愛,這就是「事」的存在狀態!

若將此一「事的狀態」,就理論上做邏輯思維的說明,則稱為「同理」或同理性,同理心人可稱為平等心、平常心。 所以在人、事煩惱上,人人皆可為「壁上孔明」,反正隔岸觀火,可以大吹特吹。 一旦事到臨頭,個個孔明都說:「欸!你不知道啦!」這都是理事不一的障礙!

而如何才能理事無礙? 這是每人的人生歷練,慈愛一事唯有受過苦難,曾有望天興歎的人,有求救無門的經歷,方知何謂「慈愛」,否則只是空口說白話,又怎知「魚之樂」或「雞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