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學佛 高度警覺

譬如初學佛者需要有個佛像,配上佛教音樂,甚至看影片才能學佛。

這是因為現代人的定性不夠,喪失的太多,只有靠一些「工具」來輔助。

修行必須靠幾分天賦,但天賦並非先天,而是後天修學時,可以培養的兩個條件:

1.宏觀的能力與胸襟,學佛心量要大,接觸面要廣,才有辦法跨出去。
2.高度的警覺性,警覺自己所聽聞、所修行的是不是真正的佛法,不要以為師父講的就完全正確。師父也是凡夫,在判斷事物及談吐上也可能患有時代病,往往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而不自知,師父無心欺騙你,但你可能就被騙了。

現代人學佛猶如走迷宮,進門以後就在裡頭亂繞,缺乏正確的指導,永遠也繞不出來,也不要想成就。

所以要有警覺性,不要被象牙塔、牛角尖所框住。同時不要老是站在自家窗戶裡往外看,有時候要走出去,從外面看看自己的家長什麼樣子。

佛教徒有一個毛病,大家都自顧著精進修行,卻沒有人情味,不會從客觀的立場來看佛教的形象;要走出去,再回過頭來看,才有辦法超越。

學佛是活潑的、解脫的,而不是把人束縛住。大家要調整正確的心態再來學佛修法,這樣一來,要有大成就便快了。

確定目標,站好立足點,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出去,是修行法門的不變原則

編錄自《智慧一切搞定》:第十章「佛法不離世間法,絕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