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執 才能破我執

如果「我執」還沒破,那就更不知道「法執」是什麼,更遑論「破」。很多人一學佛以後,告訴自己不能執著,所以當人家問他:「你喜歡吃什麼?」他就說:「哎,我什麼都吃,我不執著…。」

這才叫欠修理!

學佛之人,要先看清楚自己喜歡、執著的什麼,然後從執著之中看清自己「為什麼喜歡」,要先肯定自己。所以,當我們開始學佛,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看清楚自己執著的是什麼。

假如你「都不執著,什麼都好」,那才真危險了!因為你這輩子白來了,因為你連自己喜歡吃什麼都不知道,那不是「白吃」了嗎?你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執著的是什麼──「哎呀,我就是喜歡吃什麼,慚愧呀!」人就是先有了執著,才能破執著,要是連自己執著何事都不知道,那又如何能破?

如果才開始修,動不動就把「我不執著」掛在嘴邊,那該怎麼破?倘若找不到「我執」,那就不能破我執,那還需要修什麼呢?這就是意識形態,當佛法強調不能執著,你就凡事口口聲聲「我不執著」,但其實回家就偷偷吃喜歡的東西、做沉迷的事。

不行!這時一定要看清楚,有「我執」才能「破我執」;有「法執」才能「破法執」,可別一開始學,就老是說「我不執著」,根本騙人也騙自己。

就如同,開始學佛之後,一跟別人起了衝突,人家就用刻板印象批評:「你們學佛人都這樣…」這也是沒搞清楚,學佛人還是凡夫,並不是已經成就了,只是我們現在發心要學佛,而非已經成就。「已經成就」跟「發心要學」不一樣,初發心只是「名字覺」而已,但還沒學的人,叫作「不覺」。

剛開始學,是始覺的第一位,叫名字覺;再來是相似覺;相似覺以後,才叫作隨分覺;隨分覺全部成就,才叫作等覺、妙覺。

出家人也一樣的,總有人說:「你是師父耶…」靜下來想想,師父又如何呢?師父也要吃飯、睡覺、上廁所啊!難道師父就沒有正常人的作息了嗎?當我們的師父發心住持三寶,當然值得我們恭敬,但並不是頭髮一剃,師父就變成佛啦!弄清楚,別產生那種刻板錯覺了。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十六章:成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