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在昨天的微博熱搜上

蛋蛋姐看到這麼一條消息


榮譽院士?

一生只認識五個字?

在蛋蛋姐的記憶里

連院士都很少上熱搜

更別提什麼

一生只認識五個字的榮譽院士了


好奇心驅使我

看看這人是什麼來頭

結果讓我大跌眼鏡

她人稱「三嫂」

在香港大學做了44年

助理廚師和保潔員

82歲那年卻被評為

香港大學榮譽院士


就在11月25日

90歲的她去世了

按照常理來講

一個保潔員去世有什麼稀奇的

只是

香港各界人士都在追念她


香港媒體刊文悼念:



港大校長馬斐森說:

她為港大留下了光輝傳承


香港大學甚至特地為她

更新了官網主頁:

永遠懷念您「三嫂」


在官網上還有一個42秒的短片

回放了三嫂在港大的點點滴滴


那麼,三嫂到底是誰呢?

她憑什麼做榮譽院士?


三嫂,原名袁蘇妹

這個出生於廣東東莞的奶奶

沒有上過一天學

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二戰時為躲避戰火

跟丈夫一起去了香港

1957年

他又跟隨丈夫一起進入港大

自此就再也沒有離開


從29歲到73歲

在港大44年

三嫂沒有干過什麼

轟轟烈烈的事情

只是做了個助理廚師

後來因為健康問題

甚至連助理廚師都做不了


可是,這樣一個人

又憑什麼讓人們記住呢


今年已經77歲的梁乃鵬還記得

當年每逢考試

總是「半夜刨書」

三嫂會給他煲一罐蓮子雞湯補腦


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人

回憶起三嫂的手藝

激動得像個孩子::

你知道嗎?

大西米紅豆沙裡面的西米,

直徑足有1厘米,

好大一顆!


許多學生都體會過

三嫂帶給他們的溫暖

只是他們不知道

在那個沒有高壓鍋的年代

為了把那麼大的西米煮軟

三嫂要一直站在灶台前

足足兩個小時


為了讓紅豆沙的味道最好

三嫂每次都會找來

最新鮮的椰汁


為了讓馬豆糕有嚼勁

三嫂要用慢火煲1小時

期間要不停地攪拌


而對於生了病的孩子

三嫂就更是照顧有加

她會特意出去給他們抓藥


已經畢業22年的律師陳向榮回憶

那年期末考試

他高燒不退

三嫂花了好幾個小時

給他煎涼茶

他第一次體會到

什麼叫「茶到病除」


許多遠離父母親人

到港大求學的學生

在最脆弱的時候

都得到過三嫂這樣的照顧

然而三嫂永遠都是

自己負擔車費

自己承擔葯錢

從來沒有向學生收過一分錢


很多已經畢業多年

如今兩鬢斑白的學生

回憶起三嫂

無一不是生活的細枝末節

又無一不深情款款:

三嫂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而三嫂也說:

我當他們個個都是我的孩子

有什麼頭暈生病當然要好好照顧


的確,他們對她的信任

也像媽媽

男孩子不知道如何討女友歡心

會找三嫂

女孩子被男友惹得不開心了

會找三嫂

三嫂會笑著告訴他們:

相聚不容易,珍惜眼前人


就連大學堂球隊的比賽結果

三嫂也常常第一個知道

等待那群孩子的

永遠是三嫂最拿手的菜遠牛河

又或馬豆糕


然而

除了是學校的助理廚師

三嫂還是5個孩子的媽媽


即使她在學校拚命幹活

家裡的生活還是十分拮据

她給學校採購的時候

甚至捨不得花錢坐巴士

那麼矮矮小小的她

常常會一個人提著40隻雞

一路從街市走回山上的大學堂


家裡的重擔要擔著

學生的心要操著

或許三嫂真的太累了

上個世紀70年代

三嫂病倒了

她的心臟裝上了起搏器

她不得不離開她心愛的食堂

轉向了保潔工作


只是

三嫂愛著這群孩子的心

依然沒有變

她換了一種方式

來愛這群孩子


男生們總是在食堂開派對

常常要到凌晨兩三點

那本該是三嫂的休息時間

然而三嫂總是要等到派對結束

看著他們歡快離去的背影

再默默清理那些

剩下的零食、污漬和啤酒

第二天,又給他們一個乾淨的食堂


三嫂就那麼默默地

一直干到退休的那一年

然而他心裡依然放不下那些孩子

她每年都會回去

給學生們製作「宿舍之血」


其實,也就是用

生抽、老抽、番茄醬

豉汁、胡椒粉、辣椒醬

製成的「飲料」

然而,所有的學生都說:

除了三嫂

沒有人調得出那麼正宗的味道


而學生們也默默地感動著

從來沒摸過教材的三嫂

怎麼也不會想到

她會被編進大學堂迎新教材

在新生必學的宿舍之歌里

學生們這樣唱道:

大學堂有三寶

旋轉銅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


然而,僅憑這首歌

似乎根本不足以表達

大家對三嫂的愛

舊生會一次次向學校提議

要頒給三嫂榮譽院士頭銜


這項榮譽向來都是頒給社會名流的

三嫂一個保潔員

又算什麼呢

然而他們堅決不放棄

2009年,他們再次提名

所有人沒想到的是

三嫂全票通過


這是自1995年以來

香港大學第一次

把這一獎項頒給基層員工

頒給三嫂這個「平民」院士


那一天

與她同台領獎的

是滙豐銀行曾經的行政總裁柯清輝

是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長子李家傑

是曾獲銅紫荊星章的資深大律師郭慶偉


而三嫂的學歷:

沒讀過小學

工作經歷:

從29歲到73歲

在香港大學的大學堂宿舍

先後擔任助理廚師和宿舍服務員等職


然而,那一天

在眾多名流聚集的典禮上

三嫂被安排壓軸出場

沒有任何人覺得有絲毫違和


講台上的三嫂

穿著學生們資助定製的紫紅長衫

她顫抖著雙手接過證書


站在她身後的

是曾經的港大學子們

如今的他們

一個個已經是香港政商兩界名流

然而他們全然不顧形象

興奮地跳起來

為三嫂歡呼尖叫

彷彿比他們自己拿了榮譽還要高興


工作人員甚至不得不走過去

打斷他們:

不要太激動,保持安靜


港大的這場典禮

歷來都是全英文進行

然而為了三嫂

他們破天荒的用了中文


港大給三嫂的頒獎詞

這麼寫道:

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生的生命

是港大的靈魂

是當之無愧的香港大學之寶



典禮結束後

學生們為三嫂擺了30桌酒席

300多個畢業多年的學生

趕到現場為三嫂慶賀


有人問三嫂

怎麼能跟學生相處的這麼好

三嫂說:

就是拎出個心來對人


的確

面對這些已經畢業幾十年

甚至頭髮都白了的學生

三嫂居然記得

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甚至是他們歷任女友的名字


她還特地自製了300多張感謝卡

上面列印著:

讀書口既,學業進步

做生意口既,生意興隆

揸車、坐車口既,出入平安

。。。

這還不夠

這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的三嫂

花了整整兩天時間

學會了「三嫂」兩個字

在三百多張感謝卡上

三嫂一一認真簽上


三嫂說

她最怕的事

是自己哪天老年痴呆了

會忘了他們的名字


第二天

香港幾乎所有的報紙上

都報道了三嫂的事迹


大家熱切地讚揚著三嫂

不斷地引用著那句:

大學堂有三寶:

銅梯、四不像和三嫂

三個寶貝搬不動,移不走

三嫂永遠是大學堂之寶

亦是香港大學之寶


只是

三嫂真的再也不會

忘記他們的名字了

就在上個月

這個香港大學的寶貝

這位被許多人稱為媽媽的人

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網友們紛紛留言悼念


我想,很多年以後

人們一定還會想起三嫂

會想起她的馬豆糕

她的大西米紅豆沙

她的「宿舍之血」

她茶到病除的涼茶

。。。

會想起在人生的低谷

三嫂講給他們的那些

不華麗卻最本真的道理

那是人生艱難時的力量

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生命之光


蛋蛋姐想起了自己本科的時候

入學前半年

沒有和宿舍樓里的阿姨

說過一句話

然而有一天路過的時候

她居然叫住了我的名字

還說出了我的宿舍號

她說她記得這棟樓每個人的名字

著實是讓我吃了一驚


後來有一年冬天

一直在忙一個項目

每天回宿舍的時候

都已經熄了燈

在門口不好意思地喊著阿姨


那棟漆黑的小屋裡

突然亮起一盞燈

阿姨披著衣服走出來

嘴裡嘟囔著

怎麼這麼晚才回來

手上卻慢慢地開了門


跟阿姨講明了情況

阿姨叮囑著要注意身體

然後嘆了口氣說:

以後門給你留著

你會來的時候記得鎖上

要為這麼多同學的安全負責啊

當時感動地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後來大四那年

我沒有在學校

阿姨還特地跑去問我室友

問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兒

所以休學了

但其實我只是去實習而已

那種你身在遠方

卻被人默默惦念的感覺

真的很好


後來回學校畢業答辯的時候

我特地買了水果去找阿姨

兩個人聊了很久

阿姨一邊問這一年的生活

一邊說著一些祝福的話

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

真得無論如何都掩飾不了


我想我們很多人

在大學的時候

或許是跟宿管阿姨

又或許是食堂師傅

再或者是保安大叔

都或多或少

會有那麼一段

在那時看來沒有什麼

後來回想起來

卻被默默感動的經歷


他們的確不偉大

但卻以自己平凡的生命

用他們所特有的方式

悄悄地溫暖著少不更事的我們

他們把那份愛

凝成一束光

透進我們生命的縫隙里


而在這個世界上

又哪裡有什麼卑微的工作

哪裡有什麼卑微的生命呢


給我們送快遞的小哥

遞上熱騰騰外賣的配送員

給家裡裝修的工人

每天在我們上班前

已經清掃完街道的清潔工

建造高樓大廈的農民工師傅

。。。

辦公室的白領

敲代碼的程序員

西裝革履的金融人士

。。。


我們所有人

都不過是在那個

或許看起來平凡

又或許看起來光鮮的崗位上

在我們所生活的

這個最美的世界裡

肆意綻放著

自己此生僅有一次的生命


有人說

萬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也許在你不知道的時候

你已經成為了

照進別人生命裂隙的那束光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報 2010.1.6 《只會寫自己名字的港大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