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皮膚搔癢勿輕忽:腎髒疾病的「5大前兆」看這裡,別等到要「洗腎」才後悔! 

      腎髒位於身體左右兩側的的上腹部,它主要負責從身體去除多餘的液體和廢物,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根據最新統計,美國有將近20,000,000人患有腎髒疾病;而台灣慢性腎髒病患者也高達200萬人,顯然,腎髒疾病已成為當今醫學不可忽略的問題。導致腎髒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此外,它也可能是一些遺傳性疾病引起的。

腎髒疾病最常見的症狀

背部疼痛

腎髒疼痛和背痛有些難以區分,但腎髒疼痛通常位於背部肋骨下方更深的區域,而背部損傷的引起的肌肉疼痛往往較淺層。腎髒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尿路感染、腎結石,甚至包括導致「腎髒破裂」的穿透性和鈍性創傷。

排尿變化

很多人都知道,腎髒的主要功能是「做尿」。當腎髒衰竭時,尿液也會產生變化。症狀包括:

夜間頻尿

尿呈現泡沫狀

尿量增加

尿量減少、顏色變深

血尿

腹部感到壓力

皮疹、瘙癢

腎髒負責從血液中去除廢物。當腎髒衰竭時,血液中的廢物積聚會導致嚴重的皮膚瘙癢。

腫脹

腎髒衰竭可能導致身體無法除去多餘的液體,水分滯留會引起腿、腳和腳踝、臉或手部浮腫。

疲勞

健康的腎髒會產生一種名為「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激素(Erythropoietin,簡稱EPO),它控制紅血球生成,或紅血球的產生。當腎髒衰竭時,EPO會減少,攜帶氧氣的紅血球也會跟著變少,進而導致貧血、疲勞。

五個簡單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您保持腎髒健康:

保持水分充足,喝足量的液體可幫助腎髒正常運作

飲食健康

注意血壓

不要吸煙或喝太多酒精

保持身材適中

 

為什麼跑步不會傷膝蓋?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運動與軟骨破裂的骨關節炎沒有關聯,甚至還能強軟骨。

在名為《跑步的科學》一書中曾有研究發現,與不愛運動、整天癱坐在沙發上的人相比,跑者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少了45%。雖然跑步時每一步踏出所承受的力量相當於8條腿的重量,但也因為跑步時步伐比走路更大,因此走路與跑步,膝蓋所承受的壓力並沒有不一樣。

John Brewer教授建議,跑者應依照個人能力,逐漸調整跑步的強度與變換不同地形,並搭配適合的鞋子;雖然運動時膝蓋會承受壓力,但身體會適應這種壓力,並發展出保護軟骨、肌肉、肌腱與韌帶的機制,從中強化承受力,因此跑步能強化膝蓋,而不是傷害它。

跑步會使得膝蓋內的血液流動與細胞再生,美國貝勒醫學院也曾找來2683名跑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22.8%的跑者有膝蓋骨關節炎的跡象,而非跑者則有29.8%。 《跑步的科學》書中還指出,某些跑者的骨關節炎可能遺傳,也更證明了跑步不會傷膝蓋的論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