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外國的動畫片對孩子的影響會好一點,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我最近的親身感受。

最近女兒迷上了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陪著她一起看,居然我也看上癮了,故事情節都很簡單,但是都是小朋友所經歷的,比如佩奇愛踩泥坑,弄的滿身髒兮兮的;比如佩奇和好朋友鬧彆扭了,兩個都不願意先跟對方說對不起。

甚至有些情節也喚起了我童年的記憶。比如有一集佩奇的牙齒掉了,豬媽媽說要把牙齒放到枕頭底下,牙齒仙子晚上會來放一個金幣把牙齒拿走。我小時候換牙,媽媽告訴我如果是下牙就仍到房頂上,如果是上牙就仍到床底下。

總之整個動畫片給人的感覺就是簡單、真實、充滿愛,很溫情、貼近生活。內容情節語言都很符合孩子的思維方式。

類似的動畫片還有充滿了奇思妙想的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幽默風趣的英國動畫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包括迪士尼的一些動畫片都非常不錯。

反觀國內大家比較熟悉比較火的動畫片要數《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還有連我們小時候都看過的《葫蘆娃》等等。基本的套路有2個,一是貼標籤」好人和壞蛋」,壞蛋永遠都在想怎麼陷害好人,壞蛋都是各種蠢,總是鬥不過好人,最後被好人打的落花流水,好人完勝;二是英雄主義,一個人能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的即視感。

非黑即白,畫面暴力,語言成人化,這對孩子來說能有多少現實的教育意義呢?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但是對信息的區分能力很弱,特別是低齡孩子幾乎沒有區分能力,對行為與其後果間的聯繫也不甚了解,因此經常發生一些悲劇。而那些充斥暴力行為的動畫片會使兒童認知上形成對暴力的合理化,生活中的問題也往往用暴力來解決。

好的動畫片不僅給孩子帶來快樂,開發想像力,滿足孩子的求知慾,還能凈化兒童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