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低頭族”大軍。而在日本也同樣如此。近日就有日本媒體撰文稱:玩手機已經成為了國民現象。


這是媒體援引總務省進行的社會生活基礎調查而得出的結論。當被問到做事情的時候“順便”還會做其他什麼事情時,有21.5%的人選擇了玩電腦或者是手機,這比上一次調查的17.6%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上班的路上,玩手機已經取代了聽廣播。另外吃早飯的時候,原本常見的看報紙跟看雜誌,也逐漸被玩手機所取代。


對此,很多日本網友評論說:“其實也不奇怪吧,現在大家都是用手機聽廣播或者刷新聞了,只能說手機實在是太方便了。”“反正我每天只要閒下來就一定會掏出手機玩會遊戲,當然我是不課金主義(笑)。”“上班路上肯定是看手機更好啊,否則那麼多人的車廂裡還能做什麼呢?”

動漫隨著現代傳播媒體技術的發展,動畫和漫畫之間聯繫日趨緊密;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而為一稱之為「動漫」,尤其在青少年中甚為常用。「動漫」一詞的起源,現可考證為1993年創辦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與1998年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Anime Comic Time)。經由雜誌的宣傳,齊概括性在華語地區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常習慣將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1]合稱為ACG,而近年來在輕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遊戲越來越多之際,又衍生出「ACGN」[2]現在ACG所指內容也涵蓋輕小說,因此雖有人提出使用ACGN作為該詞的演進說法,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仍在使用ACG。而日本動漫在後期,隨著電玩產業的快速崛起,自1990年代起此三項產業已緊密結合,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許多作品企劃都作跨媒體製作以期達到最大收益;也有許多GALGAME被改編成動漫作品,例如《染紅的街道》、《ef - a fairy tale of the two.》等等。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電視遊樂器、網際網絡、玩具等許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