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癌症化療其實是「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過程。仔細品味這句話,說得也很實在。化療雖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但由於化療是以細胞毒方式殺滅腫瘤細胞,所以會對正常機體組織也會產生損傷,如心、肝、腎等實質臟器的損害,以及噁心、嘔吐、血象下降等副作用的產生。


那麼化療這些毒副作用真的就沒有辦法防治嗎?腫瘤科醫生,4大應對措施做到位就可以儘量減少各種毒副反應,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

1、飲食調節

化療會導致患者食欲不振、消化系統消化能力降低,除了要飲食清淡之外,也要注重飲食的多樣化和營養搭配來改善患者食慾。同時,還應及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人體所必需的基本營養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有抗癌防癌、抑制癌細胞惡變的功效的食物更要多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蘆筍跟姬松茸。臨床研究發現,蘆筍中的天門冬素和蘆丁能增加免疫力,使變異細胞回到正常生理狀態,控制癌細胞異常生長;蘆筍中的β-胡蘿蔔素,可以通過氧化作用中保護細胞分化不會變異,形成癌症,向良性化發展。

而姬松茸,被日本國際健康研究所稱之為「拯救晚期癌症患者,地球上最後的食物」。其所富含的姬松茸多糖,可大幅度提高免疫功能,阻擾、干擾病毒生長,還能增強對進行放療和化療的患者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減少毒副作用。

蘆筍、姬松茸吃法有很多種,對於放化療患者來說,最好煮熟煮爛煮透。想要將食物中的藥性最大程度地稀釋提純出來,將兩者發酵服用會更佳。如姬松茸蘆筍食物酵液,益生菌長效厭氧技術提純萃取,可以將食物中藥用物質含量提升5-10倍,更適合放化療患者吸收利用,常吃食用對增強機體免疫力、緩解癌痛、噁心嘔吐等等症狀具有針對性,食療輔助藥物治療也是臨床常見的應對措施。

2、多喝水

由於各種化療藥物進入人體後藥物及代謝產物均須經由泌尿系統排泄,如該類有害物質濃度過高或在泌尿系停留時間過長,出現血中尿素和肌酐升高,就會對腎臟及膀胱產生較強的毒副作用。因此對於放化療患者來說,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一般來說,每天飲水量至少需要2500毫升,大劑量藥物化療時,每天飲水量應大於5000毫升。

4、進行適量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抗癌藥物的吸收和身體恢復,美國研究也表明,化療期間堅持鍛鍊,內兩周後,患者體內的腫瘤顯著比那些只接受普通化療藥物阿黴素的人小。對癌症化療病人應鼓勵其進行適當的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避免跑、跳等較強的體力鍛鍊。同時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心跳呼吸,覺得不舒服就要馬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