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網站開設了一個用漫畫引出各種豆知識的版塊。這次的主題是“《賣火柴的小女孩》賣的是毒火柴”。漫畫內容十分簡單,小女孩擦亮了火柴,但反映出的願望不是烤鵝、聖誕樹和外婆,而是啤酒和更多的啤酒……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小女孩賣的是毒火柴呢?因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寫於1845年。在當時,人們使用的火柴並不是現代的安全火柴,使用白磷作為發火劑的白磷火柴還在市場上流通。安全火柴直到1855年才被成功製作。另外,雖然當時也有用盒裝的白磷火柴,但貧窮的小女孩賣的是廉價火柴,只是像柴火一樣用繩子捆起來攜帶。而這一點,從後來出版的一部分本作的繪本中也能看出來。

有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了解,根據這個故事製作的改編作品也有很多。其中更是有作品之間脫離原作的劇情,以全新的內容進行演繹。比如在日本漫畫方面,之前曾推出動畫PV和真人電影的《火柴少女》就是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靈感創作的奇幻恐怖類漫畫。而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主題的同人作品就更多了。

動漫隨著現代傳播媒體技術的發展,動畫和漫畫之間聯繫日趨緊密;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而為一稱之為「動漫」,尤其在青少年中甚為常用。「動漫」一詞的起源,現可考證為1993年創辦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與1998年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Anime Comic Time)。經由雜誌的宣傳,齊概括性在華語地區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常習慣將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1]合稱為ACG,而近年來在輕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遊戲越來越多之際,又衍生出「ACGN」[2]現在ACG所指內容也涵蓋輕小說,因此雖有人提出使用ACGN作為該詞的演進說法,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仍在使用ACG。而日本動漫在後期,隨著電玩產業的快速崛起,自1990年代起此三項產業已緊密結合,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許多作品企劃都作跨媒體製作以期達到最大收益;也有許多GALGAME被改編成動漫作品,例如《染紅的街道》、《ef - a fairy tale of the two.》等等。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電視遊樂器、網際網絡、玩具等許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