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錯過觀賞今年元旦的超級月亮,沒關係,這個月還有一場壓軸在等你。1 月 31 日千載難逢的奇景再現,那一天,藍月、血月和超級月亮 3 種天體現象,將睽違 152 年再次合體呈現在世人眼前。


藍月(Blue moon)並非獨一無二的現象,目前最通俗的定義為在一個月內第二次出現的滿月,這是由於地球上的年曆在 12 個陰曆月之外另外多出約 11 天,累積下來每 2~3 年就會出現一次額外的滿月,也就是藍月。

額外一提,藍月另一解釋則真為「藍色的月亮」,但這較罕見,也不一定只有滿月才看得到,據維基百科記載,1950 年至 1951 年間瑞典、加拿大發生森林大火後都曾出現過藍色月亮;1883 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後,也有將近 2 年時間月球呈現藍色;1983 年,墨西哥艾爾智瓊火山、1980 年聖海倫火山和 1991 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之後,人們也都看見藍色月亮。

▲ 西方文化裡,一月的第一個滿月也稱為狼月,因為狼群此時會群體嚎叫。(Source:pixabay

超級月亮則是指月球滿月(或朔月)時剛好與地球的距離較平常還近,也就是說,地球與月球間距離低於或接近 35.4 萬公里(近地點)。平時月亮高掛天際,人眼很難捕捉到小小變化,但當一顆超級月亮低垂地平線時,你幾乎會有衝動想伸出手來抓住這顆發光的球體,將它放進你的咖啡杯中。

全球每年則至少會發生兩次月食,這是月球繞著軌道公轉時進入地球本影,地球擋住直射月球表面的陽光,使地球觀測者無法看到普通的月相。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幾乎完美地排成一線。

月食不是日食,不會有東西擋住它,但月球會失去應有的白煦亮光,改展現微紅色調的光芒,這是由於地球大氣層將太陽光中的紫、藍、綠、黃光都吸收掉,只剩下紅光可以穿透過來,所以我們會看到一顆紅紅的月亮懸於天空,民間常稱之「血月」。

▲ 月食。(Source:By Geometry_of_a_Lunar_Eclipse.svg: Sagredoderivative work: Patcre (Geometry_of_a_Lunar_Eclipse.svg)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你恰逢藍月是一顆超級月亮、又將同時發生月全食(血色月亮),那就是個千載難逢的天體現象了,上一次發生這種現象可以追溯到 1866 年 3 月 31 日。今年 1 月 31 日,我們除了將迎來 2018 年第一場月食秀,還有機會見證到人生中偶然發生那麼一次的罕見事件。

今年之後,下兩次藍月又通過地球本影的時間為 2028 年 12 月 31 日,、2037 年 1 月 31 日,《space.com》報導指出,這兩次也都會發生月全食。

這場月食秀維持時間長達 77 分鐘,美西時間自下半夜凌晨 4 點 51 分左右開始,印尼、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加拿大西北部、夏威夷等地是最佳觀賞地點,美東地區則看到月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