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1-14 18:07:04

進入2018年還不到半個月,川普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出招。從1月8日到1月14日,短短的一周之內,美國連續5次針對中國採取不友好的手段。就在不到2個月前,川普的訪華成績單上可是有2500多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海外探客”認為,美方無論在外交還是經貿上都體現出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是典型的“用人的時候朝前,不用人的時候朝後。”川普的行為,似乎已經接近撕破臉。

(1)

1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惡名市場”名單,全球25家網上市場和18家實體市場榜上有名,其中中國有6家實體市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這份名單原本用來打擊世界各地縱容銷售假貨和侵犯知識產權的實體和網上市場,但如今已經淪為川普實行貿易保護和“美國優先”的工具,是白宮用來賺取政治利益的蠻橫手段。

(2)

1月1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已經完成有關鋼鐵產品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並將結果提交給白宮。川普有90天時間根據調查結果採取相應措施。2017年4月份,川普發起“232調查”。2017年8月,川普又命令美國貿易代表對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進行審查,重點關注美國在技術轉讓領域是否遭到侵犯。根據“301條款”,美國將首先與外國協商,尋求貿易補償或者消除商務壁壘,如果協商無效,美國可以採取單方面的制裁,如徵收高額關稅、採取進口限制等措施。

進入2018年,美國已經接連攪黃2起中美之間的投資合作。阿裡旗下的螞蟻金服收購美國速匯金公司遭美國政府否決,華為公司和美國電信合作銷售手機的方案也被迫擱淺。美國一個軍事基地在1月12日還移除了中國製造的監控設備,聲稱擔心安全風險。而這種產品已經遍布全美,甚至連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都有使用。

川普的倒行逆施,連最貼心的鄰國加拿大都受不了。世貿組織1月10日證實,加拿大政府已經在2017年12月控告美國實施的一系列反補貼、反傾銷政策和做法,認為川普的貿易保護行為違反世貿規則。如果加拿大勝訴,將使中印等國受益。加拿大的憤怒,恐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美國壓迫加拿大飛機製造商龐巴迪,而更深層次原因則是擔心美國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區。川普一直在這個問題上耍流氓,要求修改部分條款,以保證“美國優先”,否則就掀桌子。加拿大出口美國的商品佔其出口總量的75%,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將導致過去數十年來建立的龐大供應網路解體,這不啻於是對加拿大的掠奪和摧毀。加拿大能夠出頭,客觀上分擔了壓力,使美國不能集中火力。

(3)

也是在1月11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加斯特還大放厥詞,公開聲稱“印度可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公司在印度-太平洋區域的樞紐。”這個大使是親印人士,為印度說話也在情理之中,但不應該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加斯特對美國商界發出錯誤的信號,誇大了所謂的風險和困難,而把經商環境惡劣的印度打扮成所謂的“戰略機遇”,刻意挑起中印對抗,無疑是居心叵測。美國為了遏制大國崛起,開始重視日本提出的“印太戰略”,扶持印度,限制東亞大國在亞洲的擴展影響力。

如果美國公司按照駐印大使的話來行事,很顯然將遭遇一系列不愉快的事:印度無論是勞動力素質、管理水平、市場潛力都無法與中國相比。美國在華企業已經達到約67000家,中國龐大的市場每年要進口20000億美元的商品,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都在競相進入中國。

(4)

美國1月10日發布新版旅行安全提醒,將中國列為“提高警覺”國家。理由是無論是因為商業糾紛還是協助調查,都有可能被限制出境。為了強迫旅行者配合調查,即使沒有捲入糾紛也有可能被長時間禁止離開。美方還聲稱“一些人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而被限制了自由”。美國將全球旅遊安全分為4個級別,第一級是“常規預防措施”,第四級是“不要旅行”。與中國一樣處於“提高警覺”的第二級的國家還有英法德和義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海外探客”認為,美方此舉很顯然在力挺日本。最近幾年,日本對華間諜活動有增無減,多名嫌疑人落網,安倍政府已經至少2次請求中方釋放間諜,但都遭到拒絕。

(5)

1月9日,美國眾議院通過頭口表決的方式通過了《臺灣旅行法》,要求川普政府鼓勵與臺灣各個級別官員的互訪交流。此方案是2017年1月13日由3個親近臺灣的眾議員提出。共和黨眾議院夏博特甚至要求特朗普允許蔡英文訪問華盛頓。眾議員舍爾曼聲稱“這是對臺灣面臨威脅的最輕微反擊”。這個法案通過之後,參議院的7個參議員提出了相同法案的立法程序。除了這個法案之外,眾議院也以口頭方式通過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法案,最終目的就是能夠讓臺灣取得每年參加日內瓦世衛大會觀察員資格。法案還向國務卿施壓,要求蒂勒森制定一個可行性策略,幫助臺灣取得正式的觀察員身份。美方不負責任的行為,恐怕只會鼓舞不知天高地厚的獨派,代價則需要全體臺灣人承擔。相信美國,就等於相信魔鬼。

如果你家的窗戶是玻璃做的,就不要朝鄰居家扔石頭。美國也有軟肋,也害怕一些針鋒相對的措施,如針對美國波音公司和大豆產品進行同等的限制。美國波音26%的飛機出口、56%的大豆、16%的汽車產品、15%的集成電路產品都要依靠中國市場,更不用提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中國還可以將美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彭博社1月10日曾聲稱,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似乎正考慮放緩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以此來教訓白宮。但隨即遭到否認。探客分析,核武器的最大作用是威懾,停止購買美債是最後迫不得已的手段,是懸在川普頭上的劍,不到萬不得已不應使用這種玉石俱焚的激烈手段。

美方必須認識到,爆發貿易戰的後果是寸寸焦土,沒有贏家。以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誰也不可能完全擊潰誰,貿易沖突只會令雙方的經濟增速受到嚴重影響,影響穩定,最後導致雙輸。

美國與其盯住2758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逆差,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巨大的預算赤字。採取各種不公平手段減少對華逆差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局面不會得到根本改觀,只是增加了其他國家對美貿易順差而已。但美國消費者恐怕再也享受不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和高質量的生活。更何況美國只有進口中國製造的商品才能平抑通貨膨脹。

可以看出,美國在2018年發起了“全面進攻”,以經貿為先導,進而觸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面對挑戰,依然要穩扎穩打。中國一定要化危為機,行穩致遠。只要不犯下戰略性、顛覆性錯誤,美國無法阻擋中國崛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