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台上鑽石級會員分享成功的故事,著實令人心動,但直銷真的如此美好嗎?(示意圖/Michael Vadon@flickr)


2016年,住在美國中西部城市印第安納波利斯郊外的阿什利(化名)陷入了人生低谷。次貸危機已過去近10年,印第安納州的經濟增長率仍低於美國平均值,阿什利的丈夫丟了工作,他新找的工作薪水只有原來的一半。為了維持生計,阿什利報名成了多層次營銷公司LuLaRoe的一名服裝推銷員。

在新開了三張信用卡以支付上千美元的起始投資後,阿什利在最初兩個月裡賺了3500美元,但她沒用這筆錢補貼家用,而是聽從其他推銷員的建議,全部用來買新存貨。第三個月,她的銷售額開始降低,其他推銷員告訴她說,這是因為她買的存貨還不夠多。

阿什利陷入了惡性循環:花錢買存貨,賣不出去,再花錢買更多存貨……她耗盡了存款,有一段時間,她家裡堆著價值8000美元的劣質服裝,卻不得不去領救濟糧勉強讓家人果腹。


當時她沒有意識到,LuLaRoe推銷員的生財之道其實不是賣衣服,而是介紹其他人成為推銷員。只要讓「下線」每月買175件衣服,就能得到3%-5%的回扣,所以她的「上線」才會千方百計勸說她不斷購買存貨。但她不敢用真名公開說LuLaRoe的壞話,害怕一旦被發現,就可能被跟蹤甚至公開羞辱。


據美國媒體Quartz8月6日報導,在美國鄉村經濟復甦緩慢的情況下,加入多層次營銷組織被一些家庭視為重獲經濟自由和尊嚴的機會,但在燦爛的「美國夢」背後,誘惑和騙局卻使人們陷入債務與心理危機之中。

經濟復甦緩慢下,直銷成新財路

「直銷」聽上去是個誘人的概念:向周圍人介紹自己喜歡的產品,賺一點「外快」,實現自我價值,認識一群同樣充滿進取心的朋友。在搜索引擎裡打下「直銷、成功」的關鍵詞,就會跳出如何在直銷業取得成功的「5大戰略」、「7條建議」、「10大步驟」、「20個秘密」。

大型直銷公司的年會也吸引了成千上萬渴望成功的美國人。今年,美容品牌玫琳凱的美國年會吸引了約3萬名「獨立美容諮詢師」,金融公司Primerica的大會則預計吸引45000人。

澎湃新聞查詢美國直銷協會2016年數據發現,全美共有2050萬人參與直銷,其中80萬人為全職工作,450萬為兼職,另有1520萬人為折扣用戶。


這些人大都集中在35-54歲,74%為女性,84%為白人,37%位於美國南部。

居住在美國鄉村的女性被視為直銷的「主力軍」。2016年11月,關注女性問題的記者凱特·謝爾納特(Kate Shellnutt)在網絡媒體Vox上撰文稱,她結婚搬到田納西州鄉村後發現,無論是瑜伽課、家長會、讀書會,還是宗教學習班,只要是女性聚集的地方,就有人在推銷什麼東西。對阿什利這樣的主婦來說,直銷看似提供了寶貴的機會。Quartz報導稱,隨著經濟機會越來越集中在美國城市,農村的發展機會遠遠落後。2016年,美國人口調查局指出,農村家庭收入中位數比城市家庭低了4%,收入差距則更大。自2008年以來,大都市地區的就業增長遠遠高於農村地區,後者的就業市場同時縮水4.26%。

居住在美國鄉村的女性被視為直銷的「主力軍」,直銷商時常舉辦各式大會凝聚向心力。(圖/Michigan Municipal League@flickr)

在城鄉經濟差距拉大的同時,直銷在鄉村的發展遠高於城市。據LuLaRoe的零售地圖,紐約曼哈頓地區的推銷員和總人口比例為1:164000,而在愛達荷州和懷俄明州的一些小城鎮,這一比例則為1:6667。謝爾納特則觀察稱,多家化妝品和精油直銷公司把總部設在了猶他州鹽湖城外的一處摩門教徒聚集的社區。

合法直銷與非法傳銷界限模糊

就像許多其他多層次營銷公司一樣,LuLaRoe的網站上充滿了令人振奮的語言。它將銷售稱為一場「運動」,邀請人們克服挫折和拮据,找回自信「重新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但阿什利和她的同行們顯然沒有這樣的體驗。化名為索菲的一名德克薩斯州婦女同樣在2016年辭職加入LuLaRoe,但卻在被人勸說不斷購買新存貨的壓力下,賣了電視、抵押了汽車,最終因患上恐慌症而不得不服用抗焦慮藥物。

2017年3月,多名LuLaRoe推銷員狀告該公司,稱其商業模式實為傳銷,且銷售的緊身褲多為劣質產品,一穿就容易撕裂。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5月報導稱,一名匿名的紐約推銷員表示,她超過2萬美元的存貨全部滯銷,而公司還在不斷勸說她繼續買存貨並發展新成員。

郵輪之旅是直銷商時常用來獎勵會員的手法。(圖/Vicente Eugenio@flickr)

合法直銷和非法傳銷之間模糊的界限使一些企業鑽了空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關於「多層次營銷」(multilevel marketing)的網頁上花大篇幅區分這兩個概念,稱如果通過多層次營銷賺的錢是基於發展的人員和他們的銷售額,這可能就是被稱為「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非法傳銷。美國反傳銷專家羅伯特·菲茨帕特里克(Robert FitzPatrick)在2013年接受CNBC採訪時曾表示,僅在數學層面,如果傳銷組織裡的每個人被要求發展5個新成員,每個新成員再發展5人,只要重複13次,就會超過地球的總人口。因此這在本質上不可持續,尤其是處於底層的大多數人不可能獲利。

FTC網站上公佈的一份針對350家多層次營銷企業的研究報告稱,99%參與多層次營銷的人面臨虧損。菲茨帕特里克也表示,消費者每年因傳銷損失超過100億美元,許多人耗盡了畢生儲蓄,債務纏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對直銷和傳銷進行了區分。據中國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的定義,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直銷管理條例》第三條)。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禁止傳銷條例》第二條)。中國商務部網站稱,直銷是合法經營行為,以「單層次」為主要特徵。傳銷是非法經營行為,以「拉人頭」、「入門費」、「多層次」、「團隊計酬」為主要特徵。

創業、無負擔、享受自由生活,是直銷常用的標語。但是99%參與多層次營銷的人卻面臨虧損(圖/Don O'Brien@flickr)


利益集團遊說存留「灰色地帶」

在美國,打擊傳銷的行動從未停止,但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仍留下了不少「灰色地帶」。2017年7月,美國密执安州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提出修正案,要求放寬FTC對多層次營銷的監管,再度引發爭議。美國直銷協會主席約瑟夫·馬里亞諾(Joseph Mariano)7月在《國會山報》撰文支持這一修正案,堅稱直銷不是傳銷,強調這一區別將有助於保護消費者並鼓勵普通人創業。消費者保護律師大衛·澤圖尼(David Zetoony)也撰文支持,稱FTC平均每年只提起1.23起傳銷案訴訟,不足以證明批評者所說的多層次營銷行業存在普遍問題。

但研究傳銷問題的新澤西學院商學院院長威廉·基普(William Keep)撰文反對稱,大部分多層次營銷公司希望減少監管,是因為這些企業的推銷員大都是將商品賣給「下線」的推銷員而不是最終消費者,以直銷為名行傳銷之實。FTC成員特瑞爾·麥克斯威尼(Terrell McSweeny)也撰文稱,國會應嚴厲打擊導致一些美國家庭傾家蕩產的傳銷組織,而不是對欺詐行為視而不見。

2016年7月,被控傳銷的保健品公司康寶萊在歷時2年的調查後與FTC達成和解,同意全面重組其美國市場業務,並賠償消費者2億美元。基普表示,FTC在過去21年中發起26起傳銷案訴訟,被告的企業不是敗訴就是同意和解,大部分企業最後停業。然而,多層次營銷企業在政府的遊說工作給監管帶來了難題。據美國政治響應中心最新數據,康寶萊在2016年花費84萬美元用於政府遊說,而遊說費用的峰值在開始接受FTC調查的2014年達到了190.5萬美元。

儘管FTC最終要求康寶萊賠款,但它對該公司是否屬於傳銷態度曖昧。時任FTC主席伊迪斯·拉米雷茲(Edith Ramirez)在新聞發佈會上模棱兩可地表示,「傳銷」一詞沒有出現在FTC文件上,儘管康寶萊的行為「沒有被定為不是傳銷」(not determined not to have been a pyramid)。

而隨著美國新總統川普的上台,美國政府對多層次營銷的監管也可能出現變數。川普本人曾於2009年買下通過多層次營銷出售保健品的Ideal Health並將其改名為「川普網絡」(Trump Network),還曾公開為另一家多層次營銷公司ACN做廣告。教育部長德沃斯的丈夫是安麗集團創始人的長子、前安麗集團總裁。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卡森是出售保健品的多層次營銷公司Mannatech的發言人。川普的特別顧問卡爾·伊坎則是康寶萊最大股東,此前,在對沖基金巨頭比爾·艾克曼指控該企業非法傳銷並押注10億美元做空時,伊坎反其道而行之,連續增持了康寶萊的股票。

美國是傳銷的發源地。1945年,加利福尼亞州出現一種多層次的營銷模式。1960年以後,美國有公司以多層次銷售為名非法斂財,被稱為「金字塔式銷售」。據美國直銷協會數據,2016年美國多層次銷售總額達到355億美元。這種模式20世紀70年代傳入日本,被稱為「老鼠會」,較知名的有熊本市的「天下一家會」,解散之前會員達一百多萬人。這種變質的多層次銷售模式傳入台灣後,曾引發「台家事件」。90年代由美國企業帶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