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癥,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


"消氣穴"太沖、"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裏、"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溪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身之大穴。  


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  你把腳底朝著自己,把大腳趾往後拉,一條大筋很明顯就出來了,連著大腳趾和後腳跟,也就是沿著腳面肝經的線路!  


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這根筋是循行在肝經上,只是肝經一般都標註在腳背而不是腳底。肝的問題是人體的一個核心問題,肝的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臟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  


這根筋雖然用途極廣,但有些人卻找不到它,揉這地方的時候反而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這樣的人通常肝氣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這根筋揉出來才好;還有的人雖然這根筋很粗大,揉起來卻毫無感覺,也不堅韌,像是一根麻繩,五十歲以上的男士較為常見,這樣的人通常年輕時脾氣暴躁,肝功能較強,但由於酗酒、房勞、憂慮等諸般原因,現已肝氣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脊椎督脈上有個"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請記住,理筋即是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郁"等有關的病癥,都與肝經有關。  


將大腿盡量劈開以增強肝腎功能,其實不過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男性生殖器名為"宗筋",即是諸筋匯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從源頭來解決肝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生殖的問題,方法也極為簡單。只要常常調節我們腳下的"地筋",我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發。  


打通督脈和膀胱經

  

若對自己虛弱的身體無從改善,那就先從打通督脈和膀胱經。


這兩條經脈可以調動人體腎臟的功能。脾胃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後天"的功能是靠外來的培補來使身體強壯,"先天"則是自然的賜予,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潛能。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來改善體質,但卻無法使之變得強大,若想達到天人合一,從自然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就一定要打開通往宇宙的先天之門,這就是腎臟的強壯。古時練功修道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還精補腦",而這個"精"指的就是腎精,所以要想身體有一個質的升華,而不是停留在"溫飽"狀態,健壯腎臟就是必修課程,甚至可以說是終極目標。  


"腎臟有補而無瀉。"意思是說腎臟是總會顯得虧欠,而不會過於強壯的。打坐時男子意守"丹田",女子意守"命門",無非是要增強人體的"元氣"。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


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供給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督脈是諸陽之會,人體陽氣借此宣發,是元氣的通道。可用掌根從頸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話也可用肘來揉。膀胱經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樣可以刮痧、拔罐、點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許多瑜伽上的動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後側的膀胱經,那就全可采用。  


打通督脈的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就是暖脊功,這其實是瑜伽的功法,這裏借用一下。很簡單,就是抱成團,在地上打滾。不是真的滾,而是脊椎受力,以頭臀為兩頭,像小船似的兩邊搖,很有效的。  


黑眼圈與皺紋  眼睛是氣血灌註的地方,《黃帝內經》上說: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所以每天每條經的氣血都流向此處,這裏就像是一個窪地,陰經的氣血註於目內,陽經的氣血流於目圍。脾虛則水濕不運,胃經之濕濁則上行於眼下四白穴;腎虛則水道不通,膀胱經之濕濁則由攢竹穴、睛明穴旁註於眼上,所以通常講上瞼腫腎虛,下瞼腫脾虛。知其成因,我們就可以及早防患。  


黑眼圈機理是肝血被過多地消耗所致。


肝血被消耗過多,就會導致膽經的虛弱,眼睛周圍的供血主要是依靠膽經來供應的。睡覺時血歸於肝,正是養肝生血的最好時機,肝與膽相表裏,肝血旺則膽氣足。夜裏肝血主要是用來消化解毒,既解有形之血毒,也舒無形之氣郁,所以叫做"肝主疏泄",也就是所謂的"推陳出新"。若夜裏不休息,強將肝血調用到娛樂上,肝解毒之力就會減弱,血液就會變得很臟,而且制造新鮮氣血的能力降低,不但眼睛會由於供血減少而酸澀,眼周圍也會由於膽經供血量不夠且血液不夠新鮮而顯得晦暗,造成黑眼圈。有些人並不熬夜,也有黑眼圈,多為肝氣郁結、膽經氣血不暢所致。  


膽經第一個穴--瞳子,正好長在魚尾紋的位置,所以這就既告訴了我們魚尾紋的成因,即膽經氣血不足或瘀阻了,也告訴了我們解決的辦法,那就是養肝利膽。但如果是皮膚先失去彈性,面部整個松弛下來,那時就不光有魚尾紋,而是滿臉皺紋了。此時光通膽經就無效了,而是要改善整個面部的供血,那就要去敲打按摩胃經了,因為面部的氣血主要是靠胃經來供應的。但胃經只是個通道,除了要通暢以外,還要氣血充足才行,所以心臟的供血一定要充足。而心臟的供血是由肝來完成,轉來轉去,又到肝上了。由此可見,要想美容,一切從肝開始。  


黃褐斑更與肝膽郁結有直接關系。


有黃褐斑的女性,通常同時也有婦科的病癥。還有一種是長在太陽穴附近的黃褐斑,那是肝膽瘀滯堵塞在三焦經所致,通常也是更年期綜合癥的早期信號,需要及早調理三焦經來防治。  


知道了美容問題的癥結,具體的操作,就要依您身體的實際情況、喜歡的方法而靈活運用。按摩、敲打、刮痧、拔罐、針灸、服藥、瑜伽、太極、打坐,只要能達到養肝利膽之效,就可以隨意而為。但如能心胸舒暢,情誌調達,自會百脈皆通,氣血充足。


我來告訴大家,脾胃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後天”的功能是靠外來的培補來使身體強壯,“先天”則是自然的賜予,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潛能。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調養來改善體質,但卻無法使之變得強大,若想達到天人合一,從自然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就一定要打開通往宇宙的先天之門,這就是腎臟的強壯。古時練功修道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還精補腦”,而這個“精”指的就是腎精,所以要想身體有一個質的升華,而不是停留在“溫飽”狀態,健壯腎臟就是必修課程,甚至可以說是終極目標。


古人說:“腎臟有補而無瀉。”意思是說腎臟是總會顯得虧欠,而不會過於強壯的。打坐時男子意守“丹田”,女子意守“命門”,無非是要增強人體的“元氣”。何為元氣?就是先天之氣。先天之氣在哪裏呢?就儲存在兩腎之中,但腎的先天之氣,在成年時,已經完成了一般人的生長需要,也就不繼續“噴薄”而出,人也就開始“物壯則老”了。為什麼說年輕時是“人找病”,而年老時是“病找人”呢?就是因為“元氣”的盈虧造成的。但腎臟補起來並不是很容易,原因是五臟六腑如果只維持一般情況的“溫飽”,即使沒有充沛的“元氣”供應,也仍然可以達到自身的滿足,身體也就不必費力非要激發腎臟先天的功能了,沒有需求就沒有創造。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

若這條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供給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


同理,督脈亦是如此。

督脈是諸陽之會,人體陽氣借此宣發,是元氣的通道。為什麼我們總要說“挺直你的脊梁”?就是因為那裏最展現人的精氣神,所以,打通督脈,可以祛除許多疾病,國外醫界專有整脊醫學的分支,治療效果極為顯著,其實就是調整督脈。增強督脈的氣血供應,就能激發腎臟的先天之氣。


那怎麼打通膀胱經和督脈呢?

其實很簡單,方法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經不通,敲臀就會很痛)都可以用,還可用掌根從頸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話也可用肘來揉。要註意,膀胱經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樣可以刮痧、拔罐、點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還可兩腿繃直,俯腰兩手摸地,向後仰身彎腰以及仰臥起坐,還有許多瑜伽上的動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後側的膀胱經,那就全可采用。

好了,現在大路、小路都擺在了您面前,舟船車馬也都等著您上路。若您還在擔心:大路有無溝坎,小路有無荊棘,車馬會不會脫韁,舟船會不會拋錨。我會告訴您,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因為這就是生活,您不借著風向揚帆,不順著水流起航,還在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