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殷門穴——治療腰背疼 腰椎間盤突出


殷門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位於大腿後側正中間位置,專門治療腰背疼及腰椎間盤突出癥。傳統針刺患者不容易接受也很不方便。本人才用敲打殷門穴的方法經過大量的實踐效果顯著,立竿見影。很多患者經過簡單的輔導以後既可以自行操作,用小木槌等器物均可。患者站立,用小木槌輪換敲打殷門穴各300次,力度適中,很多患者當場要背疼痛明顯改善,堅持敲打一個月左右,椎間盤突出癥及慢性腰背疼基本治愈,癥狀消失。平時堅持敲打還可以積極預防腰突癥的發生。同時很多患者在敲打殷門穴的同時發現前列腺炎尿路不暢尿滴瀝等癥狀也消失了,此法簡便,效果頗佳,很值得推廣。


【標準定位】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取法】俯臥位,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處取穴。


【功用】舒筋通絡,強腰膝。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小兒麻痹後遺癥;

2.其它:腰背痛,股部炎癥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脹,有閃電樣感向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晨起按這3穴 ,通經絡防百病

人睡了一個晚上,各經絡、血液運行都處在一個平緩的狀態,早晨起床時,如果是一躍而起,血液運行跟不上,特別是老年人,往往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晨起時,如果先按摩3個穴位,可以輕松打通經絡,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早晨起床時按摩哪3個穴位可防疾病通經絡。



合谷穴

該穴位處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間,該穴位主管頭面五官疾病。該疾病可以預防緩解牙齦疼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打嗝、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等。



內關穴

掌內側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上了年紀的人,最怕的是心腦血管疾病,該穴位主管心胸疾病,可以預防緩解如胸悶、心慌、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



足三裏

該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1寸,穴位主管胃腸疾病,是全身的保健穴。

早晨起來按摩這3個穴位,通過頭部、胸部、腿部的經絡都得到刺激,讓血液自由通行,恢復正常運行,如此可以很好的通經絡,並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防腎虛補腎氣 ,男人常按三穴位

俗話說“十男九虛”。男人易腎虛。其實,女人同樣也會腎虛。腎與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關系密切,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應著重補腎,維護腎氣。中醫認為,常按摩3大養生穴位可補益腎氣,固精護腎。



湧泉穴:補腎固元的“長壽穴”

《黃帝內經》中稱:“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經常按摩此養生穴位,可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調整和改善腎臟的功能和機能活動,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



關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處

關元具有補腎壯陽、補虛益損等作用。要找到關元穴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4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按摩此養生穴位時,首先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太溪穴: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


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按摩此養生穴位時不必拘泥於方法,每次5分鐘左右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