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偏方


自行按摩肩前點、肩中點和肩後點。


講講偏方的故事


小劉是妻子的一位遠房表弟,算是位體育健將,中學、大學時都是足球隊的。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大型廣告公司裏擔任文案,平時都是坐在電腦前辦公。公司業務繁忙,回到家他也經常要加班,一開始他還經常抽時間去找朋友一起踢場球,後來事情越來越多,漸漸地就退出足壇,徹底掛靴了。


上兩個月小劉搬家,他沒有請搬家公司,而是叫了幾個哥們,一起又搬又擡。家搬完了,但小劉的右肩膀卻開始痛起來,他以為是搬家累的,自己貼了幾塊膏藥,卻一直沒見好,來找我的時候,已經痛了一個多月了。白天工作能夠分分神,癥狀還不太明顯,但右肩部卻用不了力,一用力就會感到明顯疼痛。夜晚睡覺時最是難受,尤其是側身睡覺壓著右肩膀,半夜就會痛醒過來。他還發現這個疼痛與天氣有關,前幾天有寒流南下,氣溫一下降了七八度,當晚他的肩膀更是疼痛得厲害。


我問小劉肩關節是向哪個方向轉動時會出現疼痛,小劉試了一下,發現在做梳頭動作時,肩關節的前方部位就會覺得疼痛,做其他動作則癥狀不太明顯。我告訴小劉,他這是得了肩周炎了。小劉聽了一臉疑惑,因為在他的印象裏,只有老年人才會得肩周炎,他這麼年輕,怎麼會患上老年病呢?我告訴他,肩周炎其實是個統稱,說得更準確些,則是肩關節骨頭周圍的肌腱等軟組織發生損傷、炎癥所導致的疾病。


五十歲左右的老年人,由於體內分泌發生改變,導致了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在無外力作用下,也會發生損傷、炎癥。由於五十歲左右是肩周炎的好發年齡,所以肩周炎又有“五十肩”的別名,也給大家留下了肩周炎只是老年人疾病的印象。但其實並非如此,像小劉這樣的年輕人,長期缺少運動,肩關節周圍的肌腱、肌肉等軟組織都比較虛弱,耐力較差,突然從事像搬重物這樣的活動,就可能會出現損傷、炎癥。我給小劉說,這就好比是他很久沒有踢過足球,突然有機會踢一場,上場前又沒做好準備活動,那很有可能踢幾分鐘,一發力就會把大腿肌肉拉傷一個道理。


小劉以前是踢球的高手,我這麼講他馬上就明白了。又問我以前他踢球把肌肉拉傷的時候,只要貼幾付膏藥,休息幾天就能好,這肩周軟組織拉傷,怎麼會拖了這麼久呢?我告訴他,主要原因是肩周炎損傷的部位是在貼近骨頭的深層,貼膏藥的話,往往藥力達不到那麼深的地方,所以往往效果不太好。而且他離受傷也有一個多月了,受傷處已經出現了局部的軟組織粘連,這就更難通過貼藥膏來治愈了。小劉聽了很是著急,問我該怎麼辦。我笑笑說也不難解決,就讓他坐好,在他肩關節前部摸準了一個點,用力按摩了幾下,然後讓小劉再做做梳頭的動作,小劉試了一下,驚喜地說疼痛明顯減輕了。我教他自己摸準我剛才按摩的位置,叮囑他自己回家後每天在此處按摩三次,每次要用力往深層揉搓按摩至少一分鐘。小劉回去後依法施治,一周後他告訴我,肩痛的癥狀已經完全消失了。


肩周炎的治療,說簡單也簡單,比如我在大學裏學習針灸學時,老師給我總結了三個穴位來治療肩周炎,分別是肩髃、肩髃、肩貞穴,合稱為“肩三穴”。並告訴我們碰到肩周炎的患者,只要在此三穴上進行治療,就能夠疏通肩膀的經氣,活血通絡,使疼痛消失,恢復正常活動。畢業後我自己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老師講的確實不錯,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結合了現代解剖學的知識進行改進後,我現在治療肩周炎主要是對“肩三穴”進行了改良後的“肩三點”。


肩三點分別是肩前點,肩中點,以及肩後點,其具體位置如下:


肩前點,手臂自然下垂,自腋窩前方的皺紋處開始,垂直向上摸至肩關節前方的最高點,深按揉搓時可感覺到深層繩索樣的纖維,該纖維可以被搓動。有此感覺的話,即找準了肩前點。


肩中點,由肩前點向肩關節後方觸摸,在肩關節的中間區域,可以摸到一個凹陷,當肩關節外展處,此凹陷即會消失。


肩後點,在肩關節的後方,與肩前點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只不過是一前一後的區別而已。


這三個點,是肩關節周圍的多條肌肉、肌腱附著於肩關節的骨頭的連接點。絕大部分患者,均是在這三個位置上出現了軟組織損傷、炎癥,乃至軟組織粘連現象。掌握了這三個點的位置,要進行自我治療也就不困難了。一般認為如果肩周炎的病程在1個月以上,這時局部的炎癥並不明顯,而主要存在著局部軟組織粘連現象。因此,治療上應該在這三個點處進行反復地深按、揉搓,每個點自我按摩數分鐘即可,每天進行3次,一般輕者在1~2周即可治愈,重者在1個月左右也能癥狀消失。像小劉的情況,就屬於這種,不過他只是在肩前點處有損傷,有軟組織粘連,所以治療上也只需要取肩前點即可了。普通讀者如果不好判斷自己是哪個點損傷,不妨三點齊下,一般就不會遺漏了。


但如果肩周炎的病程在1個月以內,此時局部病變處一般仍存在著炎癥,就不能夠在肩三點處進行治療,否則可能會加重炎癥,導致疼痛進一步加劇。此時的治療思維,要按照針灸學的“反阿是穴”思維進行選穴。具體是分別在肩前、肩後點下方約5厘米的上臂肌肉處選擇治療點。在這裏往往能夠找到一個點,按壓後能使肩關節的疼痛減輕,這就叫做“反阿是穴”。至於肩中點的“反阿是穴”,則需要向頸部的方向內移約5厘米,在肩膀上的肌肉處尋找。每穴自我按摩數分鐘即可,每天進行3次。一般在兩周左右可以治愈。



一般來說,采用肩三點,並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治療,大部分患者是很容易治愈的,不過肩周炎這病,有時候說復雜也復雜,單用肩三點如果無效的話,就需要配合上其他一些穴位,但那些穴位屬於很專業的範疇,這裏就不詳述了。


最後補充一點,對於年齡較大的肩周疼痛患者,除了肩周炎的考慮,還要想到內科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肺癌、冠心病,也可能表現為肩膀疼痛。我所在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前年年初時出現左側肩膀疼痛,當時他以為只是肩周炎,因為工作太忙碌,也沒去做相關檢查,直到半年後肩痛癥狀越來越明顯,他才去照了個X光片,結果發現是肺癌!因為發現得太晚,治療了三個月還是不治身亡,逝世時才四十三歲,可謂是英年早逝,令人不禁扼腕痛惜。這個慘痛的教訓,也希望大家共同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