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公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多數台灣民眾仍以家庭為先,有超過7成台灣受訪者為其家庭成員提供經濟支持,花費平均達其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圖/NOWnews資料照)

更多

滙豐集團公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多數台灣民眾仍以家庭為先,認為家人的健康與福祉是未來最重要的事,有超過7成台灣受訪者為其家庭成員提供經濟支持,花費平均達其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時,有69%的台灣父母為其子女提供經濟支持,亦有超過一半的子女為其父母提供經濟支持,顯示台灣民眾對家庭的重視。

不過,調查也發現,約每5位台灣民眾就有一位(21%)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僅能大致維持每日開銷。其中, 正為其家庭成員提供經濟支持的受訪者對財務的不安全感更深,約每4位就有一位(24%)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僅能大致、或甚至完全無法維持自己的每日開銷,或是需靠其他家人與社會的援助才能勉強支應。

對於財務狀況僅能大致維持每日開銷的族群來說,不到1/4的台灣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在生活上所有的需求中取得平衡(全球平均43%)。此外,這些財務較為吃緊的台灣民眾對於未來亦相對悲觀,約每4位受訪者就有一位(24%) 認為自己未來3年的財務狀況可能惡化(全球平均22%)。

滙豐指出,整體來看,多數正為其家庭成員提供經濟支持台灣受訪者認為,5種風險事件的發生,對他們的財務狀況會帶來最大的影響,包括自身罹患重大疾病(48%)、伴侶或家人罹患重大疾病(42%)、被裁員(39%)、收入減少(29%)及生活開銷大幅增加(27%)。

雖然台灣民眾把「家」看得非常重要,但對於在經濟上僅能大致維持每日開銷的族群來說更是如此,有高達63%的受訪者表示,擁有足夠的錢來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是最能帶來安全感的事,不但高於全球平均的43%,也居各市場中調查比例最高。

然而,相較於其他市場而言,有近5成的財務狀況較為吃緊的受訪者認為,一旦自己罹患重大疾病或面臨長期失能,其家庭財務狀況將完全失去支應,較全球平均的31%高。即使是自認財務狀況維持得宜的族群,也有21%的受訪者認為家庭財務將因自己患病或失能而陷入困境,比例亦全球最高(全球15%),顯見台灣民眾更高程度的倚賴其家庭成員的經濟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在經濟上需支援家人的台灣民眾,仍未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規畫保障。滙豐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受訪者表示尚未規畫提供定期定額保障的保單 來防止家庭在其患病或失能的風險下維持財務狀況、近4成未規畫能提供一次性給付的壽險保單,亦有37%仍未規畫重大疾病或癌症相關一次性給付保 單。同時,根據過往經驗,即便是身負房屋貸款的家庭主要經濟支柱,也有超過1/2未規畫保障方案以確保家庭的財務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