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2月7日電 台灣花蓮6日深夜突發地震,搜救人員再在花蓮雲門翠堤大樓現場,發現2具遺體,強震導致的死亡人數上升至4人,另外仍有173人失聯。

據《中時電子報》最新消息,花蓮雲門翠堤大樓現場,搜救人員發現2具屍體,1具遺體已經先送出去,估計是一樓的男住戶。大樓內還有一具遺體,正在搬石塊開挖中。若加上這2名罹難者,花蓮強震死亡人數上升至4人。

截至7日上午8時的統計,目前有4處建物倒塌,兩處橋梁封閉,219人受傷,另外仍有173人失聯。

據悉,花蓮市雲門翠堤大樓倒塌,現場傳出地下室起火,濃煙竄出,搜救困難,搜救人員正想辦法破窗而入。

早前,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45度,而且1至3樓崩塌,3樓變1樓,且3樓以下被壓碎,阻斷住戶逃生路口。在搜救隊員努力下,已搶救出60餘名受困民眾。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網站消息,2月6日23時50分,台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4.13度、東經121.71度,震源深度11.0公裡。台氣象部門稱,6日23時50分,台灣花蓮近海發生6.0級地震。地震發生時,島內多地有震感。目前,花蓮有多棟建築倒塌,其中統帥飯店傾倒,有人受困,傷亡情況不明。此外,花蓮境內有路面隆起。蘇花公路已暫時全線封路,只出不進;花蓮大橋封閉。這是地震後的花蓮街頭(2月7日攝)。 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2]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3]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