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9g,黃芩9g,制半夏6g,炙甘草3g,生薑3片,大棗3枚,黨參6g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裡,扶正祛邪

主治:用於少陽證之寒熱往來,胸肋苦滿,不欲飲食,口苦咽干,耳聾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而數者。

臨床應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裡,寒熱往來的病症。若見心中煩悶但無嘔吐者,可去半夏、黨參,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瘧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洩肝膽濕熱,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等疾病。本方可去參、姜、草,加茵陳、龍膽草、川楝子、梔子等

大承氣湯

組成:大黃12g、厚朴9g、枳實9g、芒硝12g。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熱結。

主治:

1.腸胃燥熱積滯。證見大便堅實不通,脘腹脹滿,疼痛拒按,高熱神昏,譫語,舌苔焦黃起刺,脈沉實有力。

2.熱結旁流。證見下利清水臭穢,雖利而腹滿脹痛不減,按之堅硬有塊,口乾舌燥,脈滑數。

臨床應用:

1.本方主治辯證要點以"痞"、"滿"、"燥"、"實"及脈實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氣湯。主治與大承氣湯略同,但證情較輕,便雖硬,秘結尚不如大承氣湯之堅實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調胃承氣湯。治陽明證,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堅結、苔黃燥、脈滑數者。

注意事項:

1.本方為瀉下峻劑,如氣虛陰虧,或表證未解,或胃腸無熱結,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過用會損耗正氣,孕婦禁用。

逍遙散

組成:柴胡12g、白芍12g、當歸12g、茯苓12g、白術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亦可將上藥共為散,每次6克,生薑、薄荷少許水煎湯沖服。日3次。

功用:疏肝養血健脾。

主治:肝鬱血虛脾弱所致的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臨床應用:

1.本方常用於辯證屬肝鬱血虛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月經不調等病症。

2.本方治證見虛熱徵象明顯時,加用丹皮、炒梔子,名為丹梔逍遙散。

3.治療肝鬱血虛之痛經,加用生地黃或熟地黃,名為黑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5g、白術10g、黨參15g、當歸6g、陳皮6g、柴胡5g、升麻5g、炙甘草5g。

功效:調補脾胃、益氣升陽。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氣虛及氣陷。症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脈虛或身熱有汗、渴喜熱飲、或脫肛、子宮脫垂、久痢、久瘧等證。

臨床應用:

1.素體氣虛,易患感冒,或氣虛外感發熱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療。

2.本方亦可用於氣虛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腎下垂、眼瞼下垂等證。若加入積殼或積實可使內髒平滑肌收縮有力,肌張力增強,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見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少氣懶言,自汗體倦,動則氣促,舌淡脈虛等,亦可加減使用。

歸脾湯

組成:白術9g、茯神10g、黃芪12g、龍眼肉10g、酸棗仁10g、黨參12g、炙甘草5g、當歸10g、遠志10g、木香10g。

用法:加生薑6克大棗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主治:

1.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體倦、面色萎黃、舌色淡白、脈弱。

2.脾虛不攝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證。

臨床應用:

1.用於心脾兩虛的心悸、失眠;對於脾虛血少的血證,可加入阿膠、首烏、鹿角霜等補血、止血藥同用。

2.月經後期,色淡量少,或停經再生,淋瀝不斷,以及月經過多,伴有頭暈、心悸、體倦等心脾兩虛見症,可用本方治療。

3.可用於久病體虛遺精、盜汗、自汗、髒躁等證。

溫膽湯

組成:半夏6g、竹茹6g、枳實6g、陳皮9g、甘草3g、茯苓5g、生薑3g、大棗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氣化痰,清膽和胃

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以及驚悸不寧,癲癇等證。

臨床應用:

1、本方治證為濕痰微有化熱之象。以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或略數者為證治要點。

2、若心內煩熱者,加黃連、麥冬以清熱除煩;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麥冬、天花粉以潤燥生津;癲癇抽搐,可加膽南星、鉤藤、全蠍以熄風止痙。

3、適用於神經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美尼爾綜合征、妊娠嘔吐等屬痰熱內擾與膽胃不和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