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去世的啟功先生,是大家熟悉的文物權威鑒定家、著名畫家、當代書法泰斗和國學大師。但他青年時期的工作經歷卻一波三折,愣是逆著別人趕自己往下走的路知難而上,最終走出一段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陽光大道來。
  
  啟功1歲喪父,從小隨祖父生活。11歲時祖父去世,家境開始陷入困境,14歲便從北京匯文中學輟學。之後,他發憤自學,再加上當時多位大家的指導,啟功在書法、繪畫、古典文學、考證學等方面具備很深的學術造詣。
  
  1933年,21歲的啟功因寫作俱佳,被輔仁大學校長陳垣推薦到輔大附中任初一國文教師。這對啟功來說,當然是十分興奮的事,一來可以緩解家庭貧困的壓力,二來為人師表本就是自己歷來崇尚的職業。為了教好國文課,啟功按照陳先生的教導,虛心向周圍的同事請教,認真備課、認真教學,得到了同事和學生的充分認可。其中,一些學生正是在啟功的熏陶下走上文學道路的。雖然他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但最後還是被人解僱了,輔仁附屬中學的校長認為,一個連中學都沒畢業的人教中學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在一個課間休息時間,校長在辦公室向啟功下達了解聘書。兩年不到就下崗,這對初次步入社會的啟功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打擊。
  
  你連中學都不被人認可,按說該下放到小學了吧。這是我們很多人的思維習慣:大事干不來,只好退而求其次干點中等的事;中等的事干不來,再退而求其次幹些小點的事。啟功卻不按常人的這種思維走下坡路,恰恰相反,他知難而上走進更高級的學府任職。1935年,陳垣先生又將啟功舉薦到輔仁大學美術系任助教。啟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半中學生,想要在這所高等學府待下去,並做出一些成績來,必須比別人更加勤奮,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彌補沒有文憑的缺憾。從那時起他養成了在學術上求真務實的精神,再加上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他的美術課頗受學生的歡迎。
  
  但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並沒有帶來美術系領導的好感,他們覺得啟功這樣一直呆下去會顯得更荒唐,你連中學沒畢業怎麼來教大學呢?這簡直是一件咄咄怪事!1937年,輔仁大學美術系還是以沒學歷解聘了啟功。啟功在人生之路上第二次受到重創。
  
  啟功接連兩次下崗,按說該及時檢討一下自己,識趣地後退一步或幾步以尋得安身之所。如果說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思維是一塊石頭的話,那麼啟功已經被這塊石頭絆倒兩次,就算是那種笨到再不能笨的人了,恐怕擱到誰的身上也不敢再沿著這種思維往走了。啟功卻不,一年的待業後又牛勁衝天地往更高處行進了。1938年秋季開學,還是陳垣老先生出面,輔仁大學聘尚未中學畢業的啟功教大一國文課。從原來的美術系助教到國文系講師,啟功的的確確又走了一回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路子。
  
  對於一個真正的人才來說,高處更容易遇到自己的伯樂。這回再沒有人嫌啟功學歷太低,恰恰相反,他如魚得水做了一名很受學生和學校歡迎的大學教師。但啟功並不敢止步,他清醒地意識到唯有自強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實學,數倍高於別人,才能立穩腳跟。除了博覽群書刻苦自學外,他還善於向前輩專家虛心學習,像輔仁大學的沈兼士、余嘉錫諸先生均是蜚聲社會的學界名流,啟功不斷地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和繼承優良的學風和教風。
  
  雖然再也沒有遇到高處不要的事,但啟功憑藉自身紮實的學術功底繼續去更高處,他先後成為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和教授、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最後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當代書法泰斗和國學大師。
  
  如果沒有啟功堅持走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路子,如果沒有他的執著與厚積薄發,恐怕今天就不會有大家所熟知的中華第一筆啟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