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BBC出品的紀錄片刷爆了鏟屎官們的朋友圈,你覺得這部紀錄片肯定講的是貓咪,所以鏟屎官們才會這麼感興趣對吧?其實你只猜對了一半,這部紀錄片的主角確實是貓科動物,就是體型大了點性子野了點,俗稱“大貓”。沒錯,這部紀錄片就是《大貓big cats》。在這部片子裡紀錄了幾十種長著不同面孔的大貓們,包括我們熟悉的老虎,獵豹,獅子等,還包括一些我們很少知道的獰貓,漁貓,等等。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喵星人還有哪些少見卻又特別的親戚們吧。

鏽斑豹貓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分布在印度,斯裡蘭卡和尼泊爾。鏽斑豹貓的體型有多小呢,也就相當於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別看體型小,膽子卻不小,能獨自在熱帶雨林裡進行捕獵。聽力發達,是人類聽力的六倍;嗅覺更加靈敏,能分辨出10億種不同的味道。成年貓體重僅有1公斤左右,實在是小巧玲瓏。

雪豹

原產於亞洲西部,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雪山上。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然而在BBC的這部記錄片裡,雪豹先生過著孤獨而又寂寞的單身生活。而這位老先生年紀也不小了,為了再談最後一次戀愛,雪豹先生每天都不辭辛苦的來回巡視自己的領地,期望能遇到一位女士。

當聞到母雪豹留下的氣味時,興奮的在上面打滾

加拿大猞猁

生活在北美洲最寒冷的育空地區,加拿大猞猁平時幾乎很少見。在高科技的幫助下,我們才能對猞猁的生活一探究竟。

猞猁脖子上帶的是定位裝備

加拿大猞猁有著驚人的大腳丫子,人們都叫它“大腳怪”。多虧了這四隻像雪地靴似的大爪子,才能讓猞猁平穩的走在雪地上而不打滑。猞猁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抓雪兔,畢竟這麼冷的天氣只能靠進食來保持熱量了。

漁貓

誰說貓咪都怕水?漁貓就是例外,它們常年生活在沿河地帶並以捕魚為生。漁貓屬於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地。在漁貓長長的皮毛之下還有一層短短的隔熱層毛發,另外它們的足部間還留有一部分蹼,這些生理特徵幫助漁貓能在水裡活動自如。

當然漁貓並不是天生就會捕魚,它們的捕魚技巧都是媽媽親身傳授的。和其他小貓咪一樣,漁貓寶寶們第一次看見水也會興奮和緊張,學會捕魚也非一朝一夕。

黑足貓

非洲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成年貓的體重也不過1.6公斤。晝伏夜出,專門獵殺昆蟲,沙鼠還有小鳥。別看體型小長得又萌萌噠,卻是致命殺手。

黑足貓是捕鳥高手

黑足貓是非洲南部的特有物種,只生活在開闊的矮草棲息地、乾旱稀樹草原、灌木叢和半荒漠。為了覓食,黑足貓一晚上可以走上32公裡的路,可以說是非常勤勞的捕獵者了。

當然在BBC的這部紀錄片裡,還拍攝了其他很多大貓,例如老虎,黑豹,美洲豹等等,看完感覺真是過足了貓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去看一下,看看最喜歡那種大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