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魯皓平尋常的日間午後,你習慣購買手搖飲料,或冰咖啡舒壓提神,隨意地插上吸管、自在愜意地啜飲──這是一種再尋常不過的舉動、根本習以為常的自然反應,它方便、自在,更讓添料的飲料別有一番風味。當他覺得嚴格,他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Sponsored104人力銀行 0:055:45 「吸管」一開始的出現,其實在唐朝就有文獻記載,只不過在古代大多以麥稈、蘆管和荻管等天然植物應用。直至近代的塑膠發明,塑膠吸管才快速地襲捲飲品市場,它不會讓飲料弄花了妝容,更不會喝的滿嘴甜膩。也許在用完吸管後,你把它丟進塑膠回收桶,自以為有善盡環境保護的責任,但事實上,吸管不能回收,它們會在垃圾掩埋場中堆積、隨著河流飄散至大海,更甚者,在一段令人心碎的Youtube影片中,吸管就這樣卡在一隻瀕危、可憐的海龜鼻孔中。回收效益過低 缺乏再利用價值《Washingtonpost》呼籲,我們應該從自身起做到禁用吸管、自發性地改變環境的義務,別讓那些無辜的海洋生物因為人類的恣意妄為再受侵害。雖然吸管的成分確實是塑膠,但因為回收效益極低、低到必須花太多的成本來處理再利用的工程,因此吸管都是被當成垃圾直接處理掉──就像是不會有人要回收塑膠袋。吸管並不是最差的塑膠、不是最普遍的塑膠,更不是最致命的水生塑膠,但正因為它看起來無害、天真無邪,我們無法看到它實際上的威脅:不必要的有毒垃圾、造成大量的塑料汙染。更曾有環保專家大膽斷言,到了2050年,海中的垃圾體積將會超過所有魚類的體積。報導中提到,光是美國人一天會消耗使用的吸管,就整整超過了5億支,而每一個吸管又都含有一個塑膠包裝。吸管已成了餐飲業的基本很多人用吸管大多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不想讓咖啡沾染潔白的牙齒」、「不希望口紅暈開」、「怕沒有吸管飲用而打翻在車上」。也許不鏽鋼吸管或玻璃吸管等能重複利用的媒介,是個很值得替代的選擇,只要你養成隨手沖洗的好習慣。1888年,獲得專利的第一支現代化吸管誕生,那是種避免薄荷葉黏在牙齒上的用具。發明者、來自華盛頓的紙製煙嘴製造商馬文斯通(Marvin Stone)說,這是當他用一根黑麥草喝一杯薄荷酒時,構想出用紙張製作現代吸管的概念,他更因此開設了第一座吸管工廠。1937年,可彎曲的吸管第一次誕生,然後到1960年代,塑膠吸管開始取代紙吸管,它便宜、低成本、製造容易,很快地就有如病毒般蔓延擴散,各種顏色、造型、大小的吸管如雨後春筍流行。「吸管已經是做這行最基本的標準。」位於華盛頓西北部的熱門餐廳服務員這麼說。這家餐廳獲得美國政府的「綠色認證」--牛肉是環保飼育的、採用風力發電、不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餐巾紙並沒有經過「漂白」等--但卻還是在使用吸管,成了一種十分弔詭的現象。這也成了許多人在響應環保上的盲點,你可能會自備環保筷、出門採買時準備購物袋,但卻不會注意到那個你隨時在使用的吸管,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侵害。吸管成了環境負擔如果實際上觀察一個吸管被扔到垃圾堆中的過程,它是經由垃圾車送到一座廢物轉運站,接著再轉往回收站做分類與運用;在傳送帶上,大大小小的垃圾開始被機器挑選篩檢,首先是紙板,然後是紙張、鋁、玻璃、寶特瓶等,最後會有一群無法被篩選出的回收物,通稱為「碎片」──吸管就包含在這當中。它無法被回收、無法焚燒,而永遠是被掩埋堆積,成為環境負擔。看到這邊,也許你已經開始感到有點不知所措。難以想像的是:你一生中使用過多少個塑膠吸管?你的任何一根吸管是否曾間接傷害過其他生物?可以的話,下回在點飲料時,你可以改變自我習慣,很多生活的小事其實都是從枝微末節的作息中養成,如果你我都能養成不拿吸管的小動作,對自然環境的傷害會更減少一些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