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仿佛是一個不速之客,經常在毫無防備之下登門拜訪。即使每天的工作學習耗盡了你身上所有的精力,總有倒頭一睡的衝動,可當躺在床上到了真正入睡的時候,卻是睡意難尋,輾轉反側。為何總是被失眠不幸「點名」呢?


通過運動藥物來治療都不管用,那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病」。



誘發失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這三個:


1、想太多


如今社會的發展迅速,人類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加大,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在晚上,遠離了忙碌的節奏,成為了胡思亂想的高發地帶,往往這個時候會在回憶反思白天做過的事情,懊惱還沒處理好的事,預演後面要做的事情等等。這些思維活動會刺激大腦,使大腦處於活躍狀態,難以入眠。



2、懼怕失眠


嘗試過失眠苦果的人都害怕承受下次的煎熬,這種「懼怕」是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有預知焦慮,讓大腦細胞變得興奮激動,不失眠才怪。不妨入睡前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每個部位的放鬆,深呼吸,放空腦袋。



3、怕黑


成年人也會怕黑?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多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而缺乏安全感,或是由於童年陰影,對黑暗有害怕感。對於這個問題,不妨把心中的不安說出來,正視面對它。認真規劃自己的工作生活,找回自信,提高安全感。



在醫院,針對失眠治療的方法多種,主要分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中醫治療四種。而心理治療是針對因壓力和心理衝突產生的失眠,同時不少患者往往受 這種失眠困擾,因此,心理治療在所有治療方法中首當其衝。而對於心理治療的具體措施,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李艷主任醫師在此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已給我們總結了兩種方法:



一、認知調整:


結合睡眠的有關信息,解釋和指導身邊失眠的人,讓對方清楚了解睡眠的「面容」,減除對失眠不科學的認識和害怕顧慮的心理,從根本上打破因失眠而懼怕,越懼怕越失眠的困局。



二、行為治療:


開啟相關的放鬆訓練,放鬆失眠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更快地投入到睡眠的環境中。難以入睡可起床走走培養睡意,不要在床上翻來覆去瞎折騰;在床上避免做睡覺之外的事情,如看電視看手機看書等,容易與床形成自然的條件反射,造成一上床就睡不著覺。